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医术小言

自传说中的“伏羲制九针”至《黄帝内经》之成书,历经数千载,故展现在该书中有关针刺之独特理论亦势必更加完善,乃至迄今仍为人们所尊崇和效法。遗憾的是该书中“览观杂学,及于比类”之法则,却被今人所忽视。我根据《素问·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经”等理论认为,针灸临床治疗所遵循的根本法则是难以单凭方脉辨证概括或取代的,应寓援物比类于其中,审视色脉予以分析,再加以综合,使类者比之,以尽格物致知之道。如是则可澄其源而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茂,做到补泻勿失,用针稀疏,避免“不知比类,足以自乱”(《素问·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并结合“人的肾脏中藏有元阴元阳,是生长发育的根本,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根于肾,肾之既病,百病皆生”的中医理论和自己的临床经验,我大胆地选取肾经之原穴“太溪”为突破点,仅用肾原太溪穴或佐以少数气穴,治愈顽固性失眠、发作性睡病、神经性厌食、三叉神经痛、秽语多动综合征、面肌痉挛、假性延髓麻痹、多发性大动脉炎、多发性硬化、神经性耳聋、支气管哮喘、泌尿系结石、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硬皮病、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脑瘫、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白塞综合征等百余种疑难杂病。 7UiLQ44vK/u6czHml03aaovBquC+9xclZq0FShdbvfjczE/JtvOcrocoQ3qBxQ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