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阐幽发微,倡大气下陷致冲胃气逆说。其认为妇女倒经之证,多责之于冲胃气逆。一是肾虚失藏,收摄冲气乏力;二是胃虚,其气化不能下行以镇摄冲气功却,则冲气上干。“冲中之气上干,冲中之血自随之上逆,此倒经所由来也。”张锡纯变通经方,立加味麦门冬汤治之。以半夏降胃安冲,山药补肾敛冲,则冲中之血自不上逆,而张锡纯曲心研究,通过实践更发宏论:“人之大气,原能斡旋全身,为诸气之纲领。故大气常充满于胸中,自能运转胃气使之下降,镇摄冲气使不上冲。大气一陷,纲领不振,诸气之条贯多紊乱,此乃自然之理也。是知冲气、胃气之逆,非必由于大气下陷者;而大气下陷者,实可致冲胃气逆也。”是论发古人之未发,有案为证:“曾治一室女,倒经年余不愈,其脉象微弱。……恍悟其胸中大气,必然下陷,故不任半夏之降也。遂改用拙拟升陷汤,连服十剂,短气愈,而倒经之病亦愈。”
基于上述理论,张锡纯创立了补气升陷、补气固脱、补气敛脱、补肾敛冲、降胃安冲、降逆安冲、平胃安冲、补气降冲、补气敛冲、补气固冲诸法,可谓丰富多彩、别具一格。
张锡纯擅用代赭石降冲,他认为,代赭石能生血兼能凉血,其质重坠善镇逆气而不伤正气,降痰涎,止呕吐,通燥结而毫无开破,用之得当能见奇效。故称赞其是“救癫扶危的大药”。
张锡纯认为“女子不育,多责之冲脉”,因此在温冲汤中重用紫石英温宫暖胞,俾经温宫暖,经脉调和,则沃土育麟。寿胎丸中重用菟丝子四两补肾填精,以固冲任,以补子气,肾旺则能荫子,且子吸母气,母子同治。
张锡纯认为,带下病“非仅滑脱也,若滞下然,滑脱之中实兼有瘀滞”。故在清带汤中用海螵蛸、茜草以化其滞,龙骨、牡蛎以固其脱,开通固脱并用,收效益彰。
张锡纯于固冲汤中重用白术一两健脾益气、统血摄血,山药以固冲任,棕榈炭、五倍子收涩止血,体现了张锡纯先生对于崩漏急症,急则治其标的学术思想和辨治理念。
张锡纯创制了17首治疗妇科病的方剂,其中16首用了理血药物,而其最喜三棱、莪术,或与参芪并伍,补气活血,或与白术、山药并伍,健脾活血。张锡纯遣药组方,灵活化裁,可见一斑。
张锡纯降逆安冲的代表药物首推半夏、代赭石,张锡纯云:“二药并用,既善理痰,又善镇气降逆也。”故二者相伍,相须为用,降逆平冲,清痰理气,止血止呕,用于治疗恶阻等症效果显著。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张锡纯常以麦冬、半夏相伍,寒温并用,润燥相施,肺胃同治,或山药、半夏同用,以降胃安冲,治疗妇女倒经。
张锡纯补肾敛冲常以人参、山药并用,取山药滋阴固下、补肾敛冲之功,以敛冲中上冲之血。他认为,山药“收涩也,能助人参以补气,其气味甘温,又能固下焦气化也,而兼有收摄之功,人参以总提气化,而斡旋之也,人参回阳,山药滋阴,又能温固下焦,滋补真阴,协同人参以回肾气之下趋,使之上行也”。
张锡纯独树一帜,首倡“大气下陷”理论。创立升陷汤,以黄芪为主药,与知母、柴胡、桔梗、升麻并用以补气升陷,治疗胸中大气下陷,或经水短少,或妇女阴挺。
张锡纯运用黄芪补气之法,灵活多变,收效显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书中与黄芪相关的病因、病证、治法、组方、病案等论述长达99000余字。书中174首方剂中,含黄芪方剂多达78首,占44.89%,其中含黄芪未冠方剂名称的43首,含黄芪并冠方剂名称的35首。可见张锡纯对黄芪的应用与研究偏爱有加。
张锡纯在安冲汤、固冲汤中常以黄芪、龙骨、牡蛎同用,升补与固涩并存,开通并收敛兼融,治疗妇女经水行时多而且久、过期不止或不时漏下等症疗效尤佳。固冲汤中黄芪、山茱萸同用,救亡固脱,固冲任力量大增。
张锡纯方设醒脾升陷汤,专治脾气虚极下陷之小便不禁。黄芪、白术相伍,升补脾气,桑寄生助黄芪补胸中大气,龙骨、牡蛎、山茱萸、萆薢以固涩小肠、缩泉治溺。舒和汤中,黄芪、桂枝相伍,升阳疏肝,续断、桑寄生相伍,补肾封固,治疗小便淋浊、带下等症效果显著。安冲汤和固冲汤中,黄芪、茜草、海螵蛸相伍,补气固涩,治疗崩漏效好。
张锡纯对肝郁脾弱,大气下陷证,方设理郁升陷汤。以培养中土,俾中宫气化敦厚,脾升胃降。妙用桂枝升发肝气,以使肝气舒畅,月经自调。
张锡纯在升陷汤、玉烛汤、升肝舒郁汤中以黄芪、知母伍用,补气升陷,滋阴清热,治疗妇女寒热往来或月事不调,经水短少,或经闭不行等症,或产后少乳证属气血虚弱者,或妇女阴挺,或肝气虚弱,郁结不舒,效果显著。
张锡纯强调:“从来医者调气行血,习用香附,若论耗散气血,香附尤甚于三棱、莪术,若论消磨癥瘕,十倍香附亦不及三棱、莪术也。”故理冲汤中用芪、参补气,得三棱、莪术消冲中瘀血,补而不滞,元气愈旺愈能鼓舞三棱、莪术消除癥瘕,此故效也。
张锡纯方设滋乳汤,治疗少乳症收效满意。乳汁少乃气血双虚,乳汁化源不足所致,加之经络瘀滞则乳汁难下,故重用黄芪一两补气生血,配伍当归、知母、玄参养阴活血,穿山甲(现用代用品)、王不留行、路路通,通络通乳,俾气旺血生,化源充足,乳络畅通,乳汁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