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流派传承 薪火相继

一、第一代:张锡纯

张锡纯(1860—1933)河北盐山人。先生天资颖悟,四岁能识字诵诗,少年时广涉经史子集,游艺方书。其家道小康,世代业儒,家训言:“凡后世子孙,读书之外,可以学医。”先生谨遵家训,随父习医。弱冠即为人诊病疏方,每有效验。早年因两试秋闱不第,遂立志医学,自《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至清代医学著作,潜心研读,学有大成。临证每起沉疴。屡救危急,名扬一时。

张锡纯深感医道精深,又自学西医生理学、病理学及药物学。受当时思潮影响,认为中西医学各有所长,故而萌发衷中参西之念,取西医之长补中医之短。经过多年的学习与实践,于1909年完成《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的初稿。随后,张锡纯又在《绍兴医药学报》等医学报刊发表文章,医名渐著于国内。据载,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一经面世,如一石击水,千层浪起,被医界称为“医书中第一可法之书”。

张锡纯虽医名晚成,却巍然一代大医,与当时江西陆晋笙、江苏杨如侯、广东刘蔚楚同负盛名,时称“四大名医”,又与慈溪张生甫、嘉定张山雷同被誉为海内“名医三张”。张锡纯在1918年受刘尚清(时任东三省官银号总办)之邀,在奉天(今沈阳)创办立达中医院并任院长。中医有院,肇始于此。

1926年张锡纯携眷至天津,于教学外同时开业行医。翌年春,其诊所“中西汇通医社”正式开业。张锡纯在津行医多年,不为流俗所惑,独具只眼,精益求精,医名大盛,在津期间,其学术及诊治技术臻于巅峰。张锡纯不辞劳苦,自奉节俭,终生治学不辍。虽至晚年,每为人合药饵,必躬亲监制,修订著作及复信答疑从不假手他人。更为可贵的是,张锡纯之医案,立案法度,记载项目,尤能要言不烦,简而不疏,首尾完整,层次井然,堪为医案之典范。

《医学衷中参西录》全书分八卷,逾百万言,乃张锡纯多年临证经验和心得总结,亦是毕生心血之结晶。时至今日,对于指导临床及科研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清末民初,西学东渐,排斥和消灭中医之风日起,面对此浪潮,以张锡纯、唐宗海、恽铁樵、朱佩文为代表,主张中西医各有所长,应互相学习,共为治病所用。张锡纯则更是兼收并蓄,在立足中医学基础上,吸纳新学,将其学术观点及其临证体悟连续于报刊发表,受到医界的广泛好评,对当时中西汇通医学影响极大。张锡纯也因此成为中西医汇通学派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

二、第二代:柳学洙

柳学洙(1906—1988),字溥泉,号医海一沤,天津市武清县(现武清区)人,为武清县第一位主任中医师。其幼年失怙,立志学医,一生潜心阅览历代医案,手不释卷。民国时期,武清县内瘟疫流行,其以清瘟败毒之剂治愈多人。

柳学洙于1929年经孙雨亭、赵云卿两位先生介绍,拜师于张锡纯,成为其关门弟子,学徒期间,常侍诊张先生左右,直至张先生去世,对师著《医学衷中参西录》领悟极深。1939年,柳学洙就读于陆渊雷之国医函授班,并与兰溪医校张山雷过从甚密,曾受赠《中风斠诠》一部。在三师指点下学业益进,医术愈高。新中国成立后,柳学洙在武清县医院工作,并任教于县中医学校,受到同事和师生一致好评。

柳学洙对学生言传身教,严格要求,谆谆教诲,声随影附者百余人。其对于学生、弟子中学有成就者尤为赞赏。晚年收陈宝贵为入室弟子,曾在给弟子陈宝贵出师书中写道:“该生踏实认真,对于中医经典著作苦心钻研,总结临床医案,获效处予以剖析所以有效之原理,于疑似间一点即透,举一反三,助予整印了《产后发热证治辑要》及《诊余漫笔》二书,喜其深得要旨。”并为其赋诗一首,可见其提携后学之真诚。此外,柳学洙还喜吟咏,好诗词,著有《医林杂咏》存世。

柳学洙从医60余载,学验俱丰,常经方、时方、验方并用,并汲取诸家之长,擅长治疗内科外感病、脾胃病,妇科、儿科病证,以及各类疑难杂症,以药少效高而著称于津沽。学术上主张中西医结合,重视食疗。

柳学洙医德高尚,谦虚谨慎,淡泊名利,待人诚恳。其居室名“恕庵”,用以自勉。他对患者不分贫富贵贱,只要有求,无论风雨寒暑,咸往应诊,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拒求诊者。他律己法身,拒收患者馈礼,推辞不下,照价折款托人送归。

柳学洙诊病,主张中西医结合,强调疗效,临证期间常指导弟子及学生学习。晚年,带领弟子陈宝贵整理了《产后发热证治辑要》《诊余漫笔》《医林锥指》及《医林杂咏》诸书。

《产后发热证治辑要》和《诊余漫笔》二书,为柳学洙晚年所著,由弟子陈宝贵整理。后经北京中医学院任应秋教授推荐,将二书合编,名曰《医林锥指》并题笺,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2013年经陈宝贵教授及学生重新整理、修订,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再版发行。

三、第三代:陈宝贵

陈宝贵(1949— ),号碧湖。首届全国名中医,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965年从医,1971年跟随柳学洙学习,1975年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学习。1978年正式拜师柳学洙,吃住于师之身旁10年,得师之真传,继承并发扬了师之经验及学术思想,名噪津沽。1983年就读于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班。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名誉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天津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天津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顾问。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最具影响力劳动模范、天津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先后三次作为全国劳模代表,参加国庆60周年庆典、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和阅兵式等活动。

陈宝贵迄今已行医60余年,经验宏富,擅治脾胃病、脑病及各种疑难杂症,且见解独到。学术成绩斐然,提出“重建脾胃生理功能”的学术思想,创“治胃九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疗效显著;提出了“脑病从神论治”的学术思想,治疗老年痴呆,收效颇佳。其“中医临证思辨方法”,可概括为三辨证方法、三统一原则、三效关系原则,用来指导学生临床学习及工作。创制了体质药膳食谱,用以养生防病。

陈宝贵作为张锡纯的第三代传承弟子,强调学习中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提倡利用现代之医疗技术及手段,寻找中西医理论上的契合点,探索中西医融合之路。陈宝贵一直致力于张锡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研究与传承工作,形成了本流派的学术传承谱系,培养张锡纯中西医汇通学术思想体系传承团队300余人,发表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及相关论文200余篇。

陈宝贵献身中医,一生笔耕不辍,主编《中国养生宝鉴》《天津市中医图书联合目录》《陈宝贵<医学衷中参西录>心解》《陈宝贵妇科辨治经验》《中西汇通学派》《张锡纯学术思想研究》《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防治中医医案精选》7部著作,参编著作10余部,指导学生整理《陈宝贵医案选萃》《陈宝贵医论医话选》等书籍。他研制了“回神颗粒”“补肾安神胶囊”等制剂,获国家发明专利9项。

四、第四代:陈宝贵的学生及弟子

陈宝贵指导和培养了很多学生和弟子,这些弟子和学生受之影响,突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优势,在各自学科领域及理论上寻找两种医学的融合点,探索理论上的创新。另外,在陈宝贵的指导下,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项目“张锡纯中西汇通流派脾胃病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传承规律的研究”等科研课题已获批立项。

陈宝贵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临床、科研及带教工作,指导和培养弟子及学生众多。迄今共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26人,徒弟140余人,再传弟子100余人。其中省级名中医2人,青年名中医6人。

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入学时间先后排序):李三环、崔俊波、赵廷浩、张美英、寇子祥、庞莹、王达、初展、张玉岭、张菁华、任淑女、张明妍、刘丹、王丽、杨洋、刘建、刘文通、唐林、林小林、彭程、肖艳红、张洁、莫慧颖、王溯源、郎荣天、刘佩瑶、王金。

学术继承人及传承弟子(以入门时间先后排序):张丽、陈慧娲、韩金凤、田立军、陈祥芳、兰汉超、刘亚敏、王文华、侯俊丽、陈仿、王小军、王列萍、续海啸、梁燕山、李春生、张安清、李秋霞、张连强、腾杰、王秀智、王永祥、张永乐、孙晓萍、陈伟艳、赵蕾、张栋栋、丁卫国、石秀梅、边育红、张增瑞、张方辉、张照健、曾荣、刘兆红、姜利国、孟祥峰、姜海莹、陈丽丽、王清月、陈志东、商量、李爱华、刘志龙、丁杰、张晋、吕妍、郑桂玲、包红霞、王作顺、方文岩、张进、张彦伟、兰美华、李金萍、杜志刚、燕小伟、胡江东、袁锋、李官官、姚田田、张永珍、赵瑛、李欢芝、史继峰、赵永红、杜生华、王金存、杜志春、薛军民、李贵强、张雁行、脱文勤、王立勋、尚静静、尚英、甘海嚎、高克斌、郑伟旭、王新原、王敬梅、李瑞华、刘硕、王兆辉、张楚峰、吴建立、杨素飞、刘聪聪、曹阳、朱宝、赵文霞、郭鹏、魏瑞芳、赵坤、王娜、许立双、陈立华、祝敬燕、刘晓婷、闫朝光、刘晶、张西波、谷旭放、贾宁、曹顺金、游敏玲、万贤明、许秀芬、曾庆涛、姜晨、田晶晶、王洪武、张涛、刘薇薇、唐丽明、刘伟、曹家铭、董容豪、樊晓靖、郭辉、郭宁、黄凤喜、倪丽、任爽、张博、张秋贤、张旭、王倩、付玉玲、苏德康、孙思涵、王泽京、雍玉琴、肖修平、王晓琳、胡小刚、李喜梅、毛泽毅、王茜娜、肖笛、赵圣轩、袁海宁、佟佳蓬、方若霖、张全德、孙天保等。

五、第五代:暨第四代传承人的学生及徒弟

第四代传承人的学生及徒弟(按入学及跟师时间先后排序):刘俊江、黄晨、杜军亚、崔灿、李婉茹、李姗姗、任禾、宋颖、周俊丽、赵文辉、王新宇、王鹏臻、王玉龙、张浩钺、李泽宇、高艳华、刘俊青、郭雨琳、樊星晨、何晓旭、张树霞、孙川、宋沙沙、王德娟、张文杰、杜国强、王涵、刘春香、张苓、鞠晓静、王文静、于秀凤、孟凡飞、孙丽芳、刘泊宁、李建新、潘振国、梁维志、周延枫、王国勇、韩春杰、及宏、郑春元、马盼盼、张世展、张红星、王兵、汤勤达、孟双双、刘惠欣、晋琼、白轶凡、常博文、邢赛赛、张含、孙荣泽、夏浩鑫、王昕欣、顾芮博、赵轩竹、李书宁、穆超超、崔雅妹、冯奕钧、郑伟、刘表然、唐小杰、李慧颖、张家远、吴梦涵、吴瑞楠、符利锋、吴文静、栗振杰、王晓光、张凤琪、孟庆芳、王刘元、刘琳、胡晓瑜、李惠丽、张倩、王兴佳、党海波、孙畅、郭彤彤、冯汤伟、乔波、张轶群、商艳慧、廉彬青、王云力、陈磊、庞艳君、葛志芳、张露丹、周荻书、张芬、赵一斌、祁禹德、温立萍、刘博、贾晓菲、叶蓝月、刘森、曹雪、刘莎、胡明林、曹作英、刘兰香、李遵鹏、张翠颖等。

至此,张锡纯中西医汇通学派传承脉络如下所示。

img

由此可见,以津门陈宝贵教授为首的张锡纯中西医汇通流派学术研究团队,高擎中西医融合的大旗,着力于继承、致力于临床、发力于科研,是当今国内该流派研究的中坚力量。 YIgTRmtwGqZ0tjeJa6sXyCoSDpBbPXQfrDadFZnLBicX+XL2NtZMXmPp+jtiL1Q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