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先生是一位造诣颇深的实践医学大师,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有丰富的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晚年在天津创办“国医函授学校”,设立“中西汇通医社”,自编《伤寒论讲义》教材,课徒授学、变通经方,注重实践、不尚空谈。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倡导新说,创立新方,疗效彰彰。凝结其毕生心血编撰而成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被称为“医学第一可法之书”。
张锡纯学验俱丰,对于妇科疾病的辨治立论特色鲜明。
妇科诸疾,燮调奇经,着重于冲。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妇女以血为用,张氏立论,无论经、带、胎、产等证,皆重冲脉。如“人之血海,其名曰冲,在血室之旁,与血室相通,上隶于胃阳明经,下连于肾少阴经……在男子则冲与血室为化精之所。在女子则冲与血室为受胎之处”,“是以女子不育,多责之冲脉”,“冲脉无病,未有不生育者”。锡纯认为“冲任中有瘀血,亦可以妨碍受妊”,而强调血崩的病机“因肾脏气化不因,而冲任滑脱也”。他明确指出“带下为冲任之证,而名为带者,盖以奇经带脉,原主约束诸脉,冲任有滑脱之疾,责在带脉约束,故名为带也”。基于上述理论,张氏方设理冲汤、理冲丸、安冲汤、固冲汤、温冲汤、清带汤等。
阐幽发微,倡大气下陷致冲胃气逆说。
妇女倒经之证,多责之于冲胃气逆。一是肾虚失藏,收摄冲气乏力;二是胃虚气化不能下行,镇摄冲气功却,则冲气上干。“冲中之气上干,冲中之血自随之上逆,此倒经所由来也”。张氏变通经方,立加味麦门冬汤治之。以半夏降胃安冲,山药补肾敛冲,则冲中之血自不上逆,而张氏曲心研究,通过实践更发宏论:“人之大气,能斡旋全身,为诸气之纲领。故大气常充满于胸中,自能运转胃气使之下降,镇摄冲气使不上冲。大气一陷,纲领不振,诸气之条贯多紊乱,此乃自然之理也。是知冲气、胃气之上逆,非必由于大气下陷者;实于致冲胃气逆也。”是论发古人之未发,有案为证:“曾治一室女,倒经年余不愈,其脉象微弱……恍悟其胸中大气,必然下陷,故不任半夏之降也。遂改用拙拟升陷汤,连服十剂。短气愈,而倒经之病亦愈。”
辨证圆机灵活,蹊径独辟。
阴挺之治,求之于肝。阴挺的病机主要为气虚下陷或肾虚不固而然。而张氏主张“肝主筋,肝脉络阴器,肝又为肾行气。阴挺自阴中挺出,形状类筋之所结,病之原因,为肝气郁而下陷无疑也”。肝气郁为其病因,气下陷乃其病机,拟升肝疏郁为法,立升肝疏郁汤,亦疗肝气虚弱,郁结不舒,效验颇佳。
月闭血枯,责之心脾。月闭血枯之病,成因颇多,各家多从肝肾不足、气血虚弱、气滞血瘀、湿痰阻滞方面论治,而张氏崇尚《内经》之旨“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在女子为不月”,故治法以调脾胃、生阴血为先,兼补肝肾、活血脉,拟资生通脉汤,俾经血资生有源,月信自来。
药用生熟,功效悬殊。张氏治妇女赤白带下之清带汤,生龙骨、生牡蛎皆用至六钱以固脱,而治妇女血崩之固冲汤中,龙骨、牡蛎皆煅之捣细用至八钱。张氏谓:“此方独用煅者,因煅之则收涩之力较大,欲借之以收一时之功也。”张氏之匠心,是见一斑。
师古不泥古,产后药用寒凉。产后忌用寒凉,乃医家成俗之训,而产后温病,阳明腑实,表里俱热者,非寒凉莫解,张氏深得《本经》之旨,灵活化裁,拟滋阴清胃汤和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更以玄参代知母,两擅其功。
柳学洙先生于1929年经孙雨亭、赵云卿两位先生介绍,拜师于张锡纯先生,成为其关门弟子。柳先生学徒期间,常侍诊张先生左右,直至张先生去世,对师著《医学衷中参西录》领悟极深。1939年柳先生又就读于陆渊雷先生之国医函授班,与兰溪医校张山雷先生过从甚密,曾受赠《中风斠诠》一部。在三师指点下,学业益进,医术愈高。新中国成立后,柳先生在武清县医院工作,并任教于县中医专科学校,受到同事和师生一致好评。柳先生诊病,主张中西医结合,强调疗效,临证间常指导弟子及学生学习。晚年,由其与弟子陈宝贵共同整理出版《产后发热证治辑要》《诊余漫笔》《医林锥指》及《医林杂咏》诸书。
陈宝贵教授,中西汇通流派代表人物、张锡纯先生第三代传承弟子,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获得者,2017年荣获首届“全国名中医”称号。从医50余年,在长期的临证实践中,尤其在治疗脾胃病方面,陈教授具有丰富的经验,继承和发扬了两位先生之学术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
中西医汇通学派是中国中医药发展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学术流派之一,而张锡纯中西医汇通学派又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其传承人陈宝贵教授现已成为这一学派传承发展的领军人物。
近年来,我的《张锡纯对药》一书问世后,广大读者好评有加,同时,亦激吾奋志,诊余思之行之,并将张锡纯先生《医学衷中参西录》、柳学洙先生《医林锥指》《诊余漫笔》、陈宝贵教授《陈宝贵医案选粹》《陈宝贵医论医话选》等文献资料中有关治疗妇科疾病对药运用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进行分析、研究;同时,我在临证中治疗妇科疾病的对药运用经验及验案,也一并收录;然后归纳总结出四者的学术特色,使读者更直接地了解该流派的对药传承脉络和特色。我参考国内学者对张锡纯冲脉理论在妇科病中的治疗和运用,分析总结出张锡纯中西医汇通学派妇科对药传承规律的体系和特色。
本书编写过程中,由于编撰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可能存在不当之处,热盼各位贤达不吝指正,以待再版时加以修订提高。
刘建 甲辰仲秋于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