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问:“师父,我不太理解《淮南子·天文训》中的一段话。我知道条风至是立春,明庶风是春分,春分后四十五日不是已经到了立夏了吗,怎么是清明风呢?”
师父说:“你看这张图,条风至为立春,明庶风至为春分,清明风至为立夏,景风至为夏至,凉风至为立秋,阊阖风至为秋分,不周风至为立冬,广莫风至为冬至。清明风至对应立夏,是在春分和夏至之间,象征春分阴阳二气平衡后,阳气逐渐上升,这不同于立夏之后阳气开始衰败的状态,而是阳气占据优势的状态。有学者认为,清明风至正是对应此时‘纯阳用事’的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清气明,其不同于清明这个节气。作为节气,清明反映的是一个时间段的气候特征,如《九怀·其五·尊嘉》言‘季春兮阳阳,列草兮成行’,注云‘三月温和,气清明也……百卉垂条,吐荣华也’。清明彰显了三月温和的气候,在此时期,万物萌发,草木荣华。”
小白说:“我知道清明节会放假,人们要去扫墓或者踏青。”
师父说:“清明节是在清明节气的基础上设立的,同时通过与寒食节、上巳节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节日。另外,春季是作物播种的重要时节,与清明有关的作物播种的俗语非常多,比如‘清明时节,栽瓜种豆’‘清明下种,谷雨栽秧’‘清明清,去撒棉’‘清明高粱,谷雨谷’等,其中涉及了瓜、豆、水稻、棉花、高粱等多种作物。就人体而言,清明时节如果悄悄地种下养生的种子,将来一定能收获强壮的身体。”
小白边跑边说:“师父,我先行一步。”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匡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