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处孟春之中,蛰虫始闻雷声而动。春雷动,百虫醒,意味着冬天躲藏起来的虫子苏醒出蛰,大地回春,雷声渐多。古人观察到此时雷声惊醒了蛰伏的动物,天气渐暖。
惊蛰期间的民俗活动主要有吃梨、踏青、放风筝、祭雷神、蒙鼓皮、祭白虎等。一些养生哲学也潜藏于日常生活和农作习惯中。饮食、作息、练功、情志调节等都体现了健康意识和文化的传承。
这个季节的饮食很有讲究。惊蛰吃梨的习俗广为流传,梨谐音“离”,惊蛰吃梨有远离虫害和寒冷的寓意。其中还蕴含了养生方法:此时正处于乍暖还寒时候,气候干燥,人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梨性凉味甘,可润肺止咳,滋阴清热。而且春季风动,肝火上炎,肝肺疾病多发,人们情绪急躁易怒,吃梨还可以清热除烦。春季与风气相应,传染病多发,饮食不洁或不节制容易导致胃肠道不适或出现吐泻症状,故饮食应以清淡升发为主,顺应肝气抒发特性,可多吃春笋、菠菜、芹菜、花菜等。
春三月,天地生,万物荣。万物复苏的时候,应该早睡晚起,在室外缓慢散步,有助于提升阳气。规律的起居能保证阴阳气血生化有源,人体经脉循行流畅。
合理的饮食习惯、规律的作息,结合适当的运动才能保证人体维持健康状态。惊蛰时节天气变化快,温度忽冷忽热,如何运动才合适呢?专家提醒,此时不宜剧烈运动,毕竟人体刚从寒冷的冬季舒缓过来,故需要循序渐进,外出踏青、郊游、放风筝都是不错的选择。春天与肝气相应,肝主筋,惊蛰时节正是抻筋正骨的好时候。这个时候人体腠理从紧致到疏松,阳气逐渐升发,筋脉渐渐得到气血濡养,春季适当地做一些站立背伸、向上伸展、抬头振臂的动作有利于抒发肝气,提振阳气。对于肩周炎、颈椎病、肩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关节炎等颈肩腰腿痛、筋脉屈伸挛缩的疾病,惊蛰是非常好的治疗时机。此时做八段锦中的“两手托天理三焦”“摇头摆尾祛心火”等动作是非常合适的。
祭雷神、蒙鼓皮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中与天时相应的意识。惊蛰起,雷声动,古人想象这是雷神敲击天鼓引发雷声。人间也趁此时蒙鼓皮,以应天时。古代制鼓工匠认为,鼓皮经历了寒冬收缩和春暖舒展,延展性、弹性、韧性都刚好。此时用来制鼓可使鼓声洪亮威猛,敲击时如雷震响,另外振臂击鼓可以抒发肝气,调畅情志。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惊蛰时节保养好身体,许下美好的期望,给一年开个好头,让心情舒畅,身体舒展,一整年都能健康顺利。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韩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