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问:“师父,您这是在画什么呢?”
师父说:“我正在根据《国语》《月令》等古籍,还原绘画出古人春耕祭祀的场景。在我国古代,人们是十分重视春耕的,每年春耕时候都会特地举办仪式来祈求丰收。而每一年春耕的正式启动是在惊蛰时节,但准备工作是从立春前后就要开始进行的。从文献中可以看到有关正月孟春进行春耕仪式和农事准备工作的记载。比如,《国语》记载籍礼是从立春之前开始筹备,‘太史告稷,瞽人听风’,籍礼前几日天子斋戒,直至惊蛰时节仪式举行。”
师父又说:“经过整个孟春的筹备,比如整治公田、勘定田界、修理农具,等到惊蛰时节,就可以不慌不忙地开展大规模的春耕了。”
小白问:“敢问师父,古人为什么选择在惊蛰的时候开始春耕呢?”
师父道:“惊蛰是春天的第三个节气,距离冬至已经有75天了。经过立春的启动,雨水的萌动,此时天地之气开始沟通得更为频繁了。在古代没有天气预报,只能看天,看地,再看周边的事物来决定人类的活动,以不违背天道。《月令》记载惊蛰的时候‘雷乃发声,始电,蛰虫咸动,启户始出’,意思是这个时候雷电开始多了起来,潜伏在地里的小虫子都开始活动了,农夫也应该开启门户外出耕作了。《国语》记载‘阴阳分布,震雷出滞’‘土不备垦,辟在司寇’,就是教导人们这个时候要开始农耕了,意思是到这个时候,雷电都不允许偷懒,虫子都出动了,人们再不动就真连懒虫都不如了。”
小白笑道:“嘻嘻!我可不想当懒虫,我要好好向师父学习。”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匡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