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肝主目……在音为角;心主舌……在音为徵。”“角、徵、宫、商、羽”与五脏相关,又与情绪(怒、喜、思、悲、恐)相互对应,形成了“五脏相音”理论。五音疗法依据五行配属关系,根据情志辨证结果,选择与其对应的音乐调式干预治疗,可调摄情志、治疗病症。
“五音具象催眠技术”是基于五音理论,融中医“具象思维”及现代心理催眠技术而创新的新技术。具象思维是中医理论“取类比象”中的“比象”部分。基于具象思维的五音聆听,可深入音乐的意境,催眠程式是实现具象思维可操作的手段。“五音疗疾”源于《黄帝内经》,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五音调神法治疗中风后抑郁(轻中度)中医康复规范化研究(2018YFC1706005)”,“具象思维”基于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气功学》,催眠操作基于《临床催眠实用教程(第五版)》[美国迈克尔·雅普克(Michael D.Yapko)]。《五音具象催眠技术操作规范》遵循“科学性、实用性、规范性”原则,结合理论与临床实践,整理总结了“五音具象催眠技术”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评价方法、操作流程、适应证与禁忌证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施行五音具象催眠技术时提供借鉴和循证依据,形成“五音具象催眠技术”管理规范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