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蒸者,阴阳水火蒸于血气,而使形体成就,是五脏之变气,而七情之所由生也。盖儿生之日至三十二日一变,每变者毕,即觉性情有异于前。何者,长生脏腑意智
故也。何谓三十二日长骨添精神。人有三百六十五骨以象天数,以应期岁,以分十二经络。故初生至三十二日一变生癸,属足少阴肾,藏精与志。六十四日二变生壬,属足太阳膀胱,其发耳与尻
冷。至九十六日三变生丁,属手少阴心经,心藏神,其性为喜。至一百二十八日四变二蒸生丙,属手太阳小肠,其发汗出而微惊。至一百六十日五变生乙,属足厥阴肝,肝藏魂,喜哭。至一百九十二日六变三蒸生甲,属足少阳胆,其发目不闭而赤。至二百二十四日七变生辛,属手太阳肺,肺藏魄,生声。至二百五十六日八变四蒸生庚,属手阳明大肠,其发肤热而汗,或不汗。至二
百八十八日九变生己,属足太阴脾,脾藏意与志。至三百二十日十变五蒸生戊,属足阳明胃,其发不食,肠痛而吐乳。又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此二经俱无形状,故不变而不蒸也。前十变五蒸,乃天地之数以生成之,然后始生齿
能言,知喜怒,故云始全也。
太仓云:气入
四肢,长碎骨,于十变后六十四日为一大蒸,计三百八十四日,长其经脉手足,手受血故能持物,足受血故能行立。经云:变且蒸,谓蒸毕而足一岁之日有余也。师曰:不汗而热者,发其汗。大吐者,微止,不可别治。又六十四日为二大蒸,计四百四十八日。又六十四日三大蒸,计五百一十二日。五百七十六日,变蒸既毕,儿乃成人也。
变者,变生五脏也,蒸者,蒸养六腑也,所以成人。变者上气,蒸者体热,每经一变一蒸,情能既异,轻则发热微汗,其状似惊,重则壮热,脉乱而数,或吐或汗,或烦啼躁渴。轻者五日解,重者七八日解,其候与伤寒相似。亦有变蒸之余续感寒邪者,但变蒸则耳冷体冷,上唇发泡,状如浊珠。若寒邪搏之,则寒热交争,腹中作痛,而啼叫之声,日夜不绝。变者易也,蒸于肝则目眩微赤,蒸于肺则嚏嗽毛耸。凡五脏六腑,筋脉骨节,循环各有证应。其治法,和平之剂微表,热实者微利之,或不治亦自愈。可服紫霜丸一丸或二丸,并黑散子、柴胡汤。若吐泻多啼者,当归散、调气散主之。变蒸之外,小儿似此平安。夫人得中之道,以为纯粹,阴阳得所,刚柔相济,气血相和,百脉相顺,所以心智益通,精神俱备,脏腑形体固壮,自然无病也。
解利热气,治变蒸。
麻黄 一两,不去节 大黄 半两 杏仁 一两半,去皮尖
上剉散,烧存性,为末。每服一字,水煎服。抱儿于温暖处,连服之,有微汗,身凉即瘥。一方为末,再以杏仁少许,研膏和,每用一豆许,乳汁调下。
治变蒸骨热心烦,啼叫不已。
人参 甘草 炙 麦门冬 去心 各二钱 防风 一钱 柴胡 三钱 龙胆草 一钱
上剉散,服三钱,煎服。
治变蒸发热不解,并挟伤寒温壮,汗后不歇,胸中有痰癖,哺乳不进,乳则吐哯
,先寒后热者。又治食积,乳哺失节,宿滞不化,或因食而发痫,大便酸臭
,并宜服之。
代赭石
醋煅七次
赤石脂
各一两
杏仁
五十枚
,去皮尖
巴豆
三十枚,去皮膜
,心出油
上先将杏仁、巴霜入乳钵内,细研如膏,却入代赭石、赤石脂末研和匀,以汤蒸饼丸如粟米大。一岁儿服五丸,米饮吞下,一二百日儿三丸,亦要看儿肥瘦加减,微利为度,百日儿乳汁下。此药兼治惊积诸疾,虽下不虚人。
治变蒸发热,或咳嗽痰涎,鼻塞声重,疮疹发热。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芍药 桔梗 细辛 天花粉 各等分
上剉散,每服一钱,姜煎服。有热加柴胡,去天花粉。
治变蒸骨热,心烦啼叫。
人参 甘草 麦门冬 去心 柴胡 各二钱 防风 去芦 龙胆草 各一钱
上剉散,每服三字,水一盏煎服。
治变蒸有寒无热。
当归
二钱
木香
肉桂
辣
者
人参
甘草
炙 各一钱
上剉散,每服一钱,姜枣煎服。
治变蒸吐泻,不乳多啼。
木香 香附子 制 人参 陈皮 藿香 洗 甘草 各等分
上剉散,每服三字,姜二片,枣一枚,水一盏煎,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