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4章 目的地—凉州!

《详要》上写的每一步,他都让人照做了,不敢错一点。深耕、泡种、育秧……每一步都跟以前不一样,费人费力。

他站起来,拍拍膝盖上的泥。

“看好了。”他对后面的官员说,“水不能停,草席早晚盖上、揭开,都要按时辰。要是疏忽一点,苗就完了。”

“是,少卿。”官员躬身答应。

李淳风又看了眼那片绿,转过身,往官道那边走。

太极宫,甘露殿。

内侍把司农寺送来的简报放到李世民面前。

“陛下,城外试验田的秧苗都出来了,看着还行。”

李世民拿起简报看了看。上面是李淳风写的字,一板一眼的。

“还行……”他放下简报,手指在桌案上点了一下。

他看着旁边的杜如晦。

“克明,苏沐那法子,看来不是瞎说。”

杜如晦点了点头:“秧苗能出来,是第一步成了。后面长得怎么样,收成多少,还得等。”

“朕等不了了。”李世民站起来,走到殿里挂着的舆图前。

他的眼睛越过关中,看向西北,停在“凉州”两个字上。

“准备吧。”他声音不大,但话里有决断。

“对外说,朕要去岐州行宫打猎,春天活动活动筋骨。”

“调三百禁军骑兵跟着。其他的护卫,让百骑司暗地里挑精干的人,不能超五十个。”

“跟着去的人,你,尉迟恭。”李世民看着杜如晦,“再选几个靠得住的写字、伺候的内侍。”

“是,陛下。”杜如晦应声,“臣马上去办。”

“记住,这事要悄悄的。”李世民转过身,眼神看着他,“除了你我、敬德,还有办事的几个人,不能让别人知道朕真正要去哪里。”

“臣明白。”

接下来几天,长安城里有些动静。

兵部接到旨意,调了三百禁军,护送皇帝去岐州打猎。

将作监开始准备车马仪仗和用的东西。

事情都按着规矩来办。

暗地里,百骑司的密探开始选人,检查刀枪弓箭,看路线图。他们只知道什么时候在哪儿集合,干什么去,上面没说。

尉迟恭跟外面说病了,告了几日假,府门关着。

杜如晦说是处理公事,常进出宫门,在甘露殿跟李世民一谈就是半天。

出发前一晚。

月光照在宫殿顶上。

李世民又叫了李淳风来。

李淳风赶过来,身上还有田里的土味。他站在殿下,弯腰行礼。

“臣,李淳风,参见陛下。”

“起来吧。”李世民坐在案后,烛光照着他的脸。“试验田怎么样了?”

李淳风站直身子,手垂着,说话还是那个调子。

“回陛下,秧苗都出来了,有三寸高,叶子颜色还行。”

“只是……”李淳风停了一下,像是在想词儿,“这苗,比平常的稻苗要弱一些。按《详要》上写的,育秧的时候,得一直有人看着,保暖、浇水、抓虫子,一样不敢松懈。花的人手、东西,比平常种地多好几倍。”

他抬起头,看着李世民的眼睛,眼神没躲闪,就是照实说。

“臣只能说,到现在,都是按《详要》做的,秧苗也照着书上说的长出来了。”

“后面移栽能不能活,长得好不好,最后收成能不能到书上说的那个数……”

李淳风眼睛往下看了看。

“臣不敢说死。田里的事,说不准。只能……等着秋收看结果了。”

殿里没人说话。

李世民手指敲着桌案,看着眼前这个一是一、二是二的臣子。

娇嫩……耗费巨大……不敢保证……

这些词,并不让人安心。

但,至少秧苗长出来了。

按着那个苏沐的法子,长出来了。

这就够了。

“朕知道了。”李世民缓缓开口,“你做得很好。继续盯着,不可松懈。有任何异常,即刻上报。”

“臣,遵旨。”李淳风躬身行礼,退出了大殿。

李世民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门口,目光重新投向殿外深沉的夜色。

不管那苏沐是奇才还是骗子,不管那千斤亩产是真是假,他都要亲眼去看一看!

次日,清晨。

一支三百人的禁军骑兵护卫着数辆马车,浩浩荡荡地驶出长安城门。

旗帜上绣着皇家狩猎的徽记。

队伍的最前方,尉迟恭一身戎装,跨坐马上,面容肃穆。

中间一辆看似普通的马车里,李世民换上了一身常服,正闭目养神。

杜如晦坐在他对面,手里捧着一卷书,目光却时不时看向窗外。

在队伍的后方,以及更远处的官道两侧,几十名穿着各色服装、看似互不相干的行人、客商、甚至农夫,正不紧不慢地跟随着。他们是百骑司的精锐,化整为零,暗中护卫。

马车驶过渭水桥,车轮滚滚,朝着西边而去。

没有人知道,这支队伍真正的目的地,并非岐州。

而是更遥远,更神秘的——凉州。

凉州城外。

新挖开的大坑边上,翻出来的泥土是湿的,颜色深。

苏沐拿着根削尖的木棍,指着坑底。“瞧这儿,底下铺一层石子,这是透气用的,这步不能省。”

他又抬手指向旁边堆着的料。

“堆的时候,先铺一层干草、烂菜叶子,铺匀了,上面再盖一层牲口粪。完了稍微洒点水上去。”

木棍又移向不远处的几个水泥池子。

“那几个池子,是沤人粪尿的。记住了,往里面加草木灰,再掺些土,盖子盖严实,臭味能少跑掉点。”

他手里的木棍在几个地方点了点。

几个跟着来的老农蹲在坑边,互相递了个眼色,又抬头看看苏沐。

不远处,几个工匠拉着墨斗线,正在量地,看样子是要搭棚子。

一个老农站起身,两只手在裤子上搓了搓沾着的泥。

“县尊,俺问句实在话……就这么拿草啊粪啊沤出来的玩意儿,真能当肥使?不烧苗?”

苏沐直起腰,抬起袖子擦了擦额头上渗出的汗珠。

“等它沤透了,沤熟了,肥力就出来了,地里的苗也受得住。生粪才烧苗。”

他走到另一个刚开始堆料的坑边,弯腰抓起一把干枯的碎秸秆,凑到鼻子底下闻了闻,又扭头看了看旁边装牲口粪的筐子。

“记牢了,干料、湿料要一层隔一层地放。不能光堆湿的,也不能光堆干的。”

他站直了身子,看着坑里的料。

“过个十天半月的,就得用大粪叉子把它整个翻一遍,从里到外都翻透了,让它自个儿在里头发热。” XsLIUmxwi092SkWH6LzpXKQtg7709+dxZiX2dDuaZ3fqBDK7AkRvpfYW+rNNQ/R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