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冲昌中切,音充虚也。
此乃见道之实。知其味,得其理,充塞乎天地,饱味乎己身,故冲满于体,而用之不穷。已知有道,而不可满。一满,而其得妙有几?不能已精,而益求其精。已妙,而益求其妙。守道不盈,则知渊源之妙,方明道之宗旨,而知万物之本源,此大圣人方能。稍有盈则溢,或者有坚其志,不至于盈,而方能造到大圣人,知宗、知万物者也,岂不渊乎?到此一步,不可效子路之勇。进得勇,而退心易生。勇进,则用于心,使心劳而退念出。效颜子之默,不用于心,而用于神,故锐锋而自挫。不知有锐,亦不知挫锐之心,其外之纷不能入,外纷不入,不待解而纷自无。不外于默,一默,诸纷不能乱我之神,扰我之神,分我之心,散我之气,耗我之精。不乱、不扰、不分、不散、不耗。如此,性光方现,使我静内生光,才能知其妙、明其理,方得深入其奥。
冲而用之,到冲底地步,才叫作和人炼形。如地静寂不动,才叫作同其尘。尘,土也、地也。地属坤,乃炼坤之质。从阴中求出点阳明之象,现而为光,光生则坤静,坤静,则湛兮而成道。道非无,无而若存焉。婴儿一现,我不知是谁之子,在杳冥之中,我不知有我,而安知辨别其子?帝,我也。要返于一来之际,而复我本来面目,归于无始之先,合道以为我,合我以为道,才叫作道冲而用之。
嘻,嗟夫!子等学道者,要饱味乎身心,养浩然之气,充塞乎天地,不盈乎志,不挫其锐,不解其纷,无锋不挫,无纷可解,到其同尘之寂静,而知性光之冲和。道不知为道,子不知为子,那时节,子不欲会吾,吾欲会子耳。
同其声,同其应,子是吾耶?吾是子耶?总不外道冲而用之。吾与子也,这景象,知道之妙,明道之理,深入于道之奥,不但吾与子,而充塞乎天地之外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