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节
咳嗽

一、定义

咳嗽是社区医疗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以发生于多种疾病,最常见于感冒之后。咳嗽动作是肺内产生高压气流,快速冲击声门裂隙而产生。咳嗽的直接目的是将气道内分泌物或异物排出体外。

根据咳嗽持续的时间,可以分为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可以持续数天,慢性咳嗽可以持续数月,甚至终生。慢性咳嗽患者以30~40岁以后年龄段最多,男女比例接近。随着空气污染的加重,慢性咳嗽以及过敏引起的咳嗽患者有明显升高的趋势。

二、病因和分类

引起咳嗽的病因较多,主要包括咽喉部、气管支气管、肺、胸膜的疾病,有些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甚至药物作用也可以引起咳嗽。

(一)咳嗽的病因

1.呼吸道疾病 从鼻咽部到小支气管的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时,均可引起咳嗽。对刺激的反应以喉部和气管分叉部黏膜最敏感。肺泡病变不易引起咳嗽,这也是某些肺炎患者咳嗽症状较轻的原因。当肺泡内产生稀薄分泌物、渗出物、漏出物,并进入小气道后,才引起咳嗽。呼吸道受到刺激性气体、烟雾粉尘等细颗粒物、异物、炎症、出血与肿物的刺激,均可引发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癌等发病最早期的症状之一就是咳嗽。

2.胸膜疾病 胸膜受到刺激也可以引起咳嗽。各种类型的胸膜炎、胸膜间皮瘤或自发性或外伤性气胸、血胸、胸膜腔穿刺等刺激,均可引起咳嗽。

3.心血管疾病 肺动脉高压、肺淤血、肺水肿、肺栓塞时,肺泡与支气管内漏出物或渗出物刺激支气管黏膜,可导致咳嗽。

4.胃食管反流病 胃内反流物的刺激和损伤咽喉部及气管黏膜,可以引起咳嗽。部分患者还可以导致哮喘、吸入性肺炎,甚至肺间质纤维化。

5.中枢神经因素 咳嗽多数是被动行为,也可以是主动行为。人可随意引发咳嗽或抑制咳嗽反射,因此有些脑炎、脑膜炎也可导致咳嗽。

(二)咳嗽的分类

咳嗽通常按时间分为3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见表1-12。

表1-12 咳嗽分类

三、临床表现

1.咳嗽与咳痰 咳嗽无痰或痰量比较少,称干性咳嗽,主要见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初期、肺癌、胸膜炎、喉及肺结核、心脏疾病、药物因素等。咳嗽伴有较多的痰液称湿性咳嗽,见于湿性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肺脓肿、空洞型肺结核、肺囊肿合并感染、支气管胸膜瘘等。

痰的性质可分为黏液性、浆液性、黏液脓性、脓性、血性等。

刺激性咳嗽常常无痰或少量白色浆液性痰;急性感染性咳嗽(如支气管炎或肺炎)痰量常常由少变多,再由多变少,性质多为黏液或脓性。慢性疾病的患者痰量增加或颜色改变,多说明合并有感染。急性呼吸道炎症时痰量较少,多呈黏液性或黏液脓性;COPD的痰液多为黏液泡沫样,当痰量增多且转为脓性时,常提示急性感染加重。肺脓肿、支扩合并感染等,可咳出大量脓痰。痰中带血或咯血提示支气管或肺泡有破损,多见于结核、支扩或肿瘤。粉红色泡沫样痰是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现之一。

2.咳嗽的时间与节律

(1)不定时突然发作性咳嗽,常见于刺激性气体吸入、急性咽喉炎与气管支气管炎、气管与支气管异物、支气管内膜结核、气管或支气管分叉部受压迫刺激等;支气管哮喘也可表现为在受到异味、冷空气或运动刺激时的发作性咳嗽。

(2)长期、不定时的慢性咳嗽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COPD、支气管扩张症、肺囊肿、肺脓肿、肺结核、特发性肺纤维化和各种肺尘埃沉着症等。此外,COPD、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支气管扩张症和肺脓肿等咳嗽,往往于清晨或夜间变动体位时加剧,并伴咳痰。

(3)餐后咳嗽或平卧、弯腰、夜间阵发性咳嗽,且与季节无关,见于胃食管反流病。

(4)夜间咳嗽明显可见于左心衰竭,可能与夜间肺淤血加重及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

3.咳嗽的音色 指咳嗽声音的色彩和特点。

(1)咳嗽声音嘶哑,多见于喉炎、喉结核、喉癌和喉返神经麻痹等;而经常清喉(嗓)咳嗽、有鼻后咽部滴漏的感觉,常见于鼻炎、鼻窦炎等。

(2)金属音调咳嗽,见于纵隔肿瘤、主动脉瘤或支气管肺癌、淋巴瘤、结节病压迫气管等。

(3)阵发性连续剧咳伴有高调吸气回声(鸡鸣样咳嗽),见于百日咳、会厌、喉部疾病和气管受压主气道狭窄。

(4)咳嗽声音低微或无声,见于严重肺气肿、极度衰弱或声带麻痹,呼吸肌无力或痰阻患者。

四、评估和诊断

虽然临床上大多数咳嗽为良性咳嗽,但也有些咳嗽是致命的,或者是难以忍受的。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是患者评估的关键。

急性咳嗽的诊断要注意区分是否伴有重症疾病,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选择性辅助检查进行鉴别。急性咳嗽有可能是一些严重疾病的征象,如左心功能不全、肺炎、气胸、肺栓塞及异物吸入。此时需要积极处理原发病,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必要时转往上级医院。

亚急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后咳嗽,其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鼻后滴流综合征等。首先要明确咳嗽是否继发于先前的呼吸道感染,进行经验性治疗无效者,才考虑其他病因并参考慢性咳嗽诊断流程进行诊治。

国内慢性咳嗽病因调查结果显示,变应性咳嗽亦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上述疾病占慢性咳嗽病因的70%~95%。多数慢性咳嗽与感染无关,因此应避免滥用抗菌药物治疗。此时需要转往上级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根据病史选择有关检查,由简单到复杂。

咳嗽的诊断流程如图1-8。

图1-8 咳嗽的诊断流程图
注: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五、社区处理与治疗原则

全科医师可以对不伴重症疾病的急性、亚急性咳嗽进行经验性治疗,对治疗无效的患者及伴重症疾病、慢性咳嗽患者,需转往上级医院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后,视情况决定是否转回社区治疗。

全科医师处理原则包括:①迅速排查是否伴有重症疾病,特别是危及生命的患者,避免造成严重后果;②结合亚急性、慢性咳嗽病因,启动合适的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痛苦;③给出合理的转诊建议。

社区慢性咳嗽的治疗原则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①重视病史,包括耳、鼻、咽喉和消化系统疾病病史、职业和环境因素暴露史、吸烟史及用药史。如有职业和环境因素暴露史、吸烟史及用药史,停止暴露或用药后咳嗽缓解则可明确诊断。②根据病史选择有关检查,由简单到复杂,需要时转往上级医院完善检查。③先考虑常见病,后考虑少见病。④诊断和治疗两者应同步或顺序进行。社区治疗可根据临床特征进行诊断性治疗,并结合治疗反应确定咳嗽病因。治疗无效时再选择有关检查,如有典型的鼻炎、鼻窦炎症状或鼻后滴流症状、体征,可先按UACS进行治疗。如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或进食后咳嗽,则先按GERC进行治疗。⑤治疗有效是明确病因诊断的前提。治疗部分有效但未完全缓解,应评估影响疗效的因素和是否存在其他慢性咳嗽的复合病因,如UACS合并GERC、CVA或EB,GERC合并EB或CVA等。⑥治疗无效时应评估是否诊断错误,治疗力度和时间是否足够,有无影响疗效的因素。

六、转诊

对治疗无效的急性、亚急性咳嗽患者及伴重症疾病咳嗽患者、慢性咳嗽患者,应安排转诊。重症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不全、肺炎、气胸、肺栓塞及异物吸入等。对于原因不明的慢性咳嗽患者,可安排转往上级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及确定诊疗计划。

思 考 题

1.咳嗽的分类包括什么?

2.伴有咳痰的慢性咳嗽常见于哪些疾病?

3.引起咳嗽的常见药物有哪些?

(房 彩 王 仲) jN7POqx00705bnDtaa43vBrzC2tRVFiyg5qUYO4W/ygoa7NjhGL6IBezJctuAay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