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是指一过性全脑血液低灌注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特点为发生迅速、一过性、自限性并能够完全恢复。发作时,因肌张力降低、不能维持正常体位而跌倒。晕厥发作前可有先兆症状,如黑矇、乏力、出汗等。晕厥的人群患病率很高,美国犹他州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每年因晕厥就诊的居民为9.5%,其中10%的患者住院诊治,而大多数患者可能未就诊。总体估计,普通人群中有50%的人一生中发生过1次晕厥。2012年Ruwald等报道的丹麦老年人晕厥的年发病率为7%,总患病率为23%,2年复发率为30%。我国缺乏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晕厥的确切发病率尚不清楚。
晕厥病理生理改变的核心是血压下降,导致全脑灌注降低。意识丧失发生在脑血流中断后6~8s。
依据病理生理特征,将晕厥分为反射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晕厥和心源性晕厥。心源性晕厥又分为心律失常性晕厥和器质性心血管病性晕厥。
1.神经性晕厥 是由交感或迷走神经反射异常,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和/或心动过缓造成的晕厥。
2.直立性低血压晕厥 当自主神经系统对血管张力、心率和心脏收缩力的调节功能存在缺陷时,在直立位时,血液过多存留于内脏和下肢血管,造成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下降、血压明显降低,又称直立不耐受综合征。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是直立不耐受综合征的另一种类型,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3.心源性晕厥 心源性晕厥包括心律失常或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所致晕厥,是晕厥的第二大常见原因,也是危险性最高、预后较差的一种晕厥。心律失常所致晕厥是最常见的心源性晕厥类型。在突发心律失常时,心输出量和脑血流量明显下降引起晕厥。器质性心脏病所致晕厥多见于老年患者,当运动、激动等,大脑需要的供血量超过心脏的供血能力时,则可引起晕厥。
初步评估的目的是:①明确是否为晕厥;②是否能确定晕厥的病因;③是否是高危患者。评估内容包括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心电图检查(表1-9)。
表1-9 晕厥的初步评估诊断标准
续表
晕厥的诊断流程如图1-4。
图1-4 晕厥的诊断流程
注:ECG:心电图;TLOC:短暂性意识丧失
晕厥患者通常会在短时间内清醒,因此应与活动跌倒相鉴别。如果患者在清醒后对之前发生的事情不清楚,或有眼前发黑、头晕目眩等症状,常提示患者已发生晕厥。此时应立即检查患者的脉搏和血压,对未来的诊断可能有所帮助。
晕厥一旦清醒,常不需特别处理。
所有首次晕厥患者都应尽快转诊至上级医院急诊科进行处理。对于发作较轻,无明显损伤或跌倒的患者,应建议到医院心内科或神经内科就诊,对晕厥的原因进行排查。
1.晕厥与昏迷的不同是什么?
2.晕厥常见的原因是什么?
3.晕厥的转诊指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