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是严重的意识障碍,通常是患者病情危重的重要指征。神经科医生应熟悉昏迷患者的临床检查,做出及时诊断和治疗干预。
(1)昏迷临床检查:判定昏迷程度为浅昏迷、中昏迷或深昏迷,可根据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量表(包括眼部活动、运动反应和语言,满分15分,评分≤7分通常提示预后较差)。体格检查需注意患者呼吸节律,观察是否存在肢体坠落试验阳性,并评估患者的瞳孔光反射、角膜反射、眼外肌运动、运动检查、腱反射、病理反射和呼吸状态等。
(2)临床检查提供的信息:可确定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水平和病变部位,是病情分析和疾病定位的主要依据。昏迷的病变包括原发性脑干病变,阻断双侧的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双侧大脑皮质广泛弥漫性病变,以及大脑占位病变伴脑干受压和并发脑疝等。
1)原发性脑干病变:通常可见局灶性神经体征,如动眼神经、展神经麻痹,面神经和后组脑神经受损,双侧肢体瘫痪或交叉性瘫。玩偶眼征试验或冷热水试验发现眼位偏斜、一侧眼球不能内收可确定动眼神经麻痹。
2)双侧大脑皮质弥漫性病变综合征:表现弥散性神经功能缺失,可因结构性病变如急性播散性脑炎、脑挫裂伤、低氧-缺血性脑病等所致,或由于代谢性病变如药物过量、尿毒症或肝衰竭引起。
3)脑疝综合征:如重症卒中或颅内占位病变晚期患者可出现昏迷、一侧瞳孔散大和光反射消失,常提示为颞叶钩回疝,患者意识状态和神经体征呈进行性加重,称为脑干病变喙尾性恶化(rostrocaudal deterioration),提示脑干本病自上端向下端扩展。
(梁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