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管解剖学特点:食管为长约25cm的肌性管道,其末端距门齿约40cm,有个体差异,范围35~40cm。食管径最宽处为2.0cm,上端在环状软骨与咽部相接,下端穿过膈肌约1.5cm与胃贲门相接。它位于胸骨后面,中间隔有气管、心包、右心房等。食管解剖学上分颈(Cervical)、胸(Thoracic)、腹(Abdominal)3段(图1-1)。内镜分上、中、下3段,气管分叉部以上为上段,分叉部至齿状线之距离分为二等分,分为中段和下段食管。食管有生理性狭窄和上食管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UES)及下食管括约肌(low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图1-1)。食管狭窄区或括约肌功能不全可发生食管疾病或吞咽困难。
(2)食管狭窄区:食管有3个狭窄区,每个狭窄长度1.5~2.0cm。第一狭窄在咽与食管连接处,在第6颈椎体水平,距门齿15cm。第二狭窄在主动脉弓附近,气管分叉根部的左主支气管横过食管处,在第4~5胸椎体水平,距门齿约25cm。第三狭窄在食管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处,在第10胸椎水平,距门齿约40cm。这些部位是瘢痕性狭窄、憩室(第二狭窄先天组织薄弱,发育不良)、异物嵌入和肿瘤的好发部位。第一狭窄和第三狭窄基本分别相当于UES和LES部位,经常处于闭合状态,相关问题在以下食管括约肌内容中叙述。
(3)UES:在咽与食管连接处,由食管壁环形肌(横纹肌增厚)构成UES,产生一个高压带(5~16kPa)。静止时关闭,以防止空气经口腔进入食管及食管内容物反流到咽内。正常吞咽时,食物在咽部引起吞咽反射,下咽部收缩,同时UES松弛(为时1~1.5秒),食团通过括约肌进入食管。食管体部在吞咽运动后,产生蠕动收缩,LES开放,并推进食物进入胃。吞咽食物通过食管进入胃内是一个协同运动,在UES功能不全时出现不协调运动,可引起吞咽障碍。见于神经肌肉病,如脑血管意外、脊髓炎、周围神经炎、肌萎缩等。此外,局部病变包括鼻咽管癌或外周的压迫等也可导致UES功能丧失。
(4)LES:在食管与胃交界处,由平滑肌构成LES,并无环形肌增厚的结构。在静止期LES也处于收缩状态,维持一个较低的压力(1.3~2kPa)。静止时由于LES的压力,使该部处于关闭状态,能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内,具有重要的括约肌功能。吞咽时LES开放,使食团从食管进入胃内。如果LES经常或反复呈弛缓状态时,胃内容物容易反流入食管,出现胃灼热等症状,甚至发展为食管炎。当LES松弛功能障碍时,如贲门失弛缓症等可引起咽下困难。此外,胃食管反流病导致巴雷特(Barrett)食管,有发展腺癌的倾向。
图1-1 食管3个狭窄及上食管括约肌(UES)、下食管括约肌(LES)部位
(引自Yamada’s Textbook of gastroenterology,6th ed 2016.)
( 金振锋 朱雅琪 张德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