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管结核:结核分枝杆菌侵入食管壁所致的炎性肉芽肿性疾病。食管结核临床上少见,仅占结核的0.15%。
(2)病因分类:①原发性:指结核杆菌直接侵入食管黏膜,病变部位以食管为主。食管对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抵抗力,即使结核病人经食管吞入大量结核杆菌也很少能引起食管结核。②继发性:源于食管周围组织如肺、胸膜、纵隔淋巴结等均为结核好发区,结核病灶可由食管外周直接或间接侵入食管壁,最常见为纵隔气管淋巴结结核直接侵犯食管。淋巴结核黏连成团,在食管中段形成肿瘤样病变而致管腔变窄,或者压迫食管形成食管内结核性脓肿,并侵入黏膜破溃成溃疡。愈合后形成瘢痕性狭窄,也可穿破食管形成窦道或瘘。此外,肺结核外科术后并发结核性脓胸,结核性肉芽肿侵犯食管也是继发性原因之一。
(3)病理分型:①溃疡型:最常见,溃疡可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食管结核菌感染初期出现黏膜下层和浅肌层结核性肉芽肿(结核结节)。结节内可出现干酪样坏死、破溃,形成溃疡。②增生型:又分狭窄型和肉芽肿型。病变位于黏膜深层及肌层内,呈团块状增厚,黏膜完整。增生组织有时可呈假瘤样肿块突入食管腔,导致管腔狭窄。③颗粒型:最少见,常见于重症及全身性系统性疾病,表现为食管黏膜及黏膜下层多发灰白色小结节(粟粒性肉芽肿),有时可形成溃疡。
(4)临床特点:原发结核病灶常不明显,食管结核病胸部X线平片有活动性肺结核者不足50%,因而大多无结核感染的中毒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吞咽不畅和轻度哽噎感,病人常不敢进食,又常诉胸骨后痛。合并食管-支气管瘘时,出现饮水呛咳,或咳出摄入固体食物。食管结核尚可并发外牵性憩室、喉返神经麻痹、食管-胸膜瘘、食管-上腔静脉瘘和食管-主动脉瘘等。
(5)内镜所见:常发生食管中下段。表现多样,可有溃疡、结节状隆起或管腔狭窄。溃疡常表浅,大小不一,单发或多发,基底呈灰白色,周围黏膜有黄色小结节,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干酪样肉芽肿。偶尔可找到抗酸杆菌,重复多次内镜活检可提高内镜诊断阳性率。
(6)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核菌素试验及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影像学和内镜检查(包括病理学或抗酸分枝杆菌),后两者是主要手段。凡有结核病史,吞咽困难,食管中段有瘤样增生者,应高度怀疑此病。病理学检出干酪样肉芽肿或抗酸杆菌并非容易,有时需要反复内镜活检,报道有2~3次甚至5次内镜活检仍阴性的的病例。食管结核尚需要与食管癌或贝赫切特综合征等疾病鉴别。
( 金振锋 朱雅琪 关景明 任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