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药物制度是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基础,是医疗卫生领域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成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目前,中国在基本药物目录制定、生产供应、采购配送、配备使用、价格管理、支付报销、监测评价方面有了一定的制度设计和布局,推动基本药物的供应保障与合理使用。然而,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人民健康需求尚未完全满足,医疗保障水平仍待提升。提高基本药物保障水平是当下基本国情所需。《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提出“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立工作协调机制,保障药品的安全、有效、可及”,2019年版《药品管理法》提出,“加强组织生产和储备,提高基本药物的供给能力”,两法均体现了对基本药物供应保障的重视。基本药物制度的不断完善与深入实施仍具有相当的现实紧迫性。
自2009年中国基本药物制度正式实施以来,共计有三版基本药物目录发布。最新版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较之前版本,药品品种增加至685种,对慢性病关注度有所提升,用药层次有所提高,用药管理有所增强。2018版目录发布已2年有余,推动基本药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助力“健康中国”的实现。
目前,基本药物生产批文总计为40 415件(含进口),其中化学药批文最多,占总数的75%,但生物制品仅占1%左右(图1-16)。
图1-16 基本药物生产批文类别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新药研发监测数据库(China pharmaceutical pipeline monitor,CPM),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基本药物生产存在同质化问题。目前,批文数量5件及以上的基本药物数量占基本药物总数的52.31%,其中11%的基本药物品种生产批文数在100件以上(图1-17、图1-18)。
图1-17 基本药物生产批文数量分布
(数据来源:CPM,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图1-18 基本药物生产批文前20的药品
(数据来源:CPM,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基本药物在各治疗领域的品种数占比普遍低于40%,感觉器官、泌尿系统基本药物品种数占比甚至不足15%(图1-19)。基本药物与临床用药需求匹配度有待提升。
(1)独家生产:目前,基本药物中独家生产
的化学药品种有15个,占基本药物化学药总数的3.48%。独家生产的生物制品品种有9个,占基本药物目录中生物制品总数的20.45%(表1-12)。经调研核实,独家生产的24个药品中,有9个药品已不在产。
图1-19 2019年医疗机构各治疗领域基本药物使用品种数占比
[数据来源:医院处方分析系统(Rx analysis system,RAS),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表1-12 独家生产的基本药物制剂
② 统计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1月28日生产情况。
续表
(数据来源:CPM,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注:Null:未查到。
(2)进口依赖:139种基本药物同时有国产和进口批文。其中,波生坦、肠内营养剂、水飞蓟宾、索磷布韦维帕他韦4种基本药物无国产药品批文,仅有进口批文。
(3)短缺监测:短缺药品监测平台重点监测的140个短缺药中,基本药物有101个,占72%。101个基本药物中,有22.6%的药品在2019年有过停产(图1-20)。
基本药物原料药有7.67%为独家
。65种基本药物原料药同时有国产和进口批文;波生坦无国产药品批文,仅有进口药品批文(图1-21)。
图1-20 2019年基本药物短缺原因分布
(数据来源:短缺药品监测平台,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图1-21 基本药物原料药生产批文分布
(数据来源:CPM,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上报产量的原料药中,有195种药品企业产量集中度超70%,其中124种为独家生产(产量集中度为100%),品种占比高达45%,存在严重的短缺/垄断危机(图1-22)。
图1-22 基本药物原料药产量集中度分布
(数据来源:CPM,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小微企业为中国原料药供应主体,企业数量占国产原料药企业的59%(图1-23)。氨磺必利、胺碘酮、苄丝肼、碘化油等19种国产原料药只有小微企业在生产,存在一定的缺货可能。
图1-23 国产原料药企业规模分布
(数据来源:CPM,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基本药物一致性评价过评/视同过评数量不容乐观。《关于进一步做好289基药目录中国内特有品种一致性评价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指出,要推动289种基本药物完成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目前,中国基本药物过评或视同过评药品数量126种
,远未达到该目标(表1-13)。
表1-13 一致性评价过评或视同过评基本药物种类和批文数量
(数据来源:CPM,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集采以打通渠道、扩大销量、利于回款等优势减轻药企运营负担,“以价换量”惠及民众。基本药物进入集采,将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基本药物可负担性。目前
,一致性评价过评/视同过评的126种基本药物
中,53个
进入了三批国家集采名单,占基本药物过评/视同过评药品数的42.06%(图1-24)。
图1-24 一致性评价过评/视同过评基本药物进入集采情况
(数据来源:CPM,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47号)要求“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公立医院、三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量占比原则上分别不低于90%、80%、60%”。文件中对“基本药品配备品种数量”的指定模糊,给各省市制定具体执行政策留下了自我发挥空间(表1-14),同时也埋下了监管隐患,不利于全国“一盘棋”。
表1-14 全国各省市基本药物配备使用要求
续表
(数据来源:全国各省市卫健系统官网,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各地区、各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率还未达到“986”要求(图1-25、图1-26、图1-27)。一方面原因可能是“986”指标过高,超出医疗机构能力所及,另一方面原因可能是基本药物目录中药品数偏少,故在医疗机构实际用药中占比偏低。
图1-25 上海各级综合医疗机构2019年基本药物配备率(%)
(数据来源:RAS,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图1-26 西部地区受访三级医院基本药物配备率(%)
(数据来源:调研资料,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图1-27 西部地区受访一级医院基本药物配备率(%)
(数据来源:调研资料,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东西部地区由于疾病谱不同、优势诊疗学科不同等原因,医疗机构用药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基本药物使用也存在一定差异。
一级医疗机构与二、三级医疗机构治疗各有侧重,一级医疗机构偏向慢性病、常见病的治疗,二、三级医院机构偏向慢性病、重特大疾病的治疗。
医院主治疾病不同,用药差异巨大。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指标应根据各类医疗机构的特色进行调整。
以布地奈德为例:布地奈德、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是2018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新增品种,虽同时纳入基本药物目录且适应证相似,但临床用量变化却相反(表1-15)。该现象与临床指南变化相关。日本顺天堂大学呼吸系统疾病中心的一项临床研究数据表明,布地奈德联合福莫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效果较单独使用更加显著。访谈专家表示,布地奈德联合福莫特罗是COPD临床指南推荐用药方式。
1.继续发挥基本药物政策作为医药政策排头兵的作用,提升药品保障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卫生需求,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
2.对基本药物进行药物经济学和医保测算,以部分疾病负担重、受众广的药品为试点,在国家医保局的协同下,逐步提高基本药物报销水平。
3.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提高基本药物报销比例。对重病患者,实行倾斜性精准支付。
1.从医保目录中遴选出疾病负担重、受众广、发病率持续提升的药品初步构成基本药物目录,提升遴选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2.发挥大数据和流行病学的作用,摸清各类医院、各治疗领域临床用药情况,结合疾病谱与临床实际,提高目录的精准性。
3.从审评审批端介入,对临床亟需的创新药给予倾斜。配套专利库政策,颁发自愿专利许可证,提高贫困偏远地区对创新药物的可负担性。
4.跟进临床指南变更,及时进行基本药物目录的动态调整。
1.通过信息平台,跟踪监测基本药物原料药货源、制剂产量、企业库存和招标采购等情况,并结合各级医疗机构短缺药品网络直报,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综合研判潜在短缺品种、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针对性制订解决方案。
2.对于易短缺的基本药物,搭建政府平台,在保障企业合理利润的前提下,通过市场撮合确定合理采购价格、定点生产、统一配送、纳入储备等措施保证供应。
3.以互联网B to B平台的形式,实现供求精准对接,解决因供需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采购困难的问题。
4.塑造“基本药物”品牌,配套企业/药品认证、财政奖励等政策,激励企业研发生产基本药物,同时提高社会对“基本药物”的认可度。
5.持续鼓励基本药物参加一致性评价,探索国家集采对基本药物的政策倾斜,如提高基本药物的中选优先级等。
6.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药品全链条快速响应机制,加速其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
1.分地区分级分类设定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指标,并将基本药物政策与医联体、分级诊疗政策相衔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2.强化基本药物政策社会宣教,提高群众的认同感,营造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
3.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约企业不规范不合法的市场行为。
(收稿于202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