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血常规

血常规是最基本的血液检验。通过抽取少量血液,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等。血常规检查比较简单,一般 2 小时左右就能出结果。

一、抽血注意事项

1.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2.体检前一天的晚 8 点以后,应开始禁食12 小时,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3.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4.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 3~5分钟(图 2-1),进行止血。不要揉针孔处,以免造成皮下血肿。若服用抗凝药物应延长按压时间至10 分钟。

5.按压时间应充分。各人的凝血时间有差异,有的人需要稍长的时间方可凝血。所以当皮肤表层看似未出血就马上停止压迫,可能会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渗至皮下造成淤青。因此按压时间长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倾向,更应延长按压时间。

图 2-1 按压

6.若局部出现淤血,24 小时后用温热毛巾湿敷,可促进吸收。

7.抽血后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应立即平卧,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体检。

二、如何看懂繁复的血常规指标

血常规,俗称“血象”,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项血液检查。

血常规中的许多指标都是病理改变常用的敏感指标,其中以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具诊断参考价值。

1.白细胞

(1)白细胞是人体重要的防御细胞,对人体具有保护和防御功能。

白细胞计数的正常参考值(3.5~9.5)×10 9 /L。

白细胞根据形态可以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2)白细胞数量和功能异常多见于白细胞疾病

1)病理性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中毒或严重组织损伤、白血病等。

2)病理性减少:常见于病毒感染、血液系统疾病(如低增生性白血病)以及免疫系统疾病等。

2.血红蛋白

(1)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负责氧气的输送,将氧气输送到各个组织,再将组织中的CO 2 输送到肺脏后呼出体外,血液的颜色是红色的,也与血红蛋白有关,故俗称为“血色素”。

(2)血红蛋白的正常参考值

临床上常用血红蛋白的指标作为贫血的一个诊断标准。

常见的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 12 叶酸缺乏的营养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溶血性贫血等。不同的贫血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对症施治。

3.血小板

(1)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凝血、修补破损血管。

(2)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参考值:(100~300)×10 9 /L

血小板若低于正常值,必须加以重视,因为他可能提示很多疾病,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等。

血小板若高于正常值,可能预示了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也可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或肿瘤等疾病。

4.何种情况下做血常规检查

应该注意的是,所有的这些指标与正常值稍有偏离属于正常现象,如受情绪、环境的影响;剧烈运动、饱餐,或服用某些药物后细胞都会有轻度的变化。

血常规复查后指标恢复正常即可,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有问题必须及时复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的症状以及体征等因素,结合其他指标进行分析和诊断:

(1)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皮肤黏膜淤斑、淤点、黄染等。

(2)血液检查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异常增高或降低。

(3)颌下、颈部、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肝、脾大等。

(4)其他如不明原因的发热,或不思饮食,日渐消瘦等。 klSMmeP0QJWUltG3HQHLnt4N1G5KRetdfWD1FhlI5Zji3oTAtKz5rKYq/K+SnkH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