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序
近现代医学教育改革的历史发端和现实意义

1910 年,在卡内基基金会资助下,弗莱克斯纳(Abraham Flexner)完成了对美国和加拿大共 155 所医学院校的调查,发表了题为《美国和加拿大的医学教育》调查报告,后称《弗莱克斯纳报告》。原著近 400 页,总计约 14 万字,分为上、下篇。上篇分列 14 章,从北美医学教育的历史、基础、课程、资金、重建、流派、认证、毕业后教育、妇女和黑人教育等各方面阐明了现代医学教育的原则和理念,并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医学教育改革建议;下篇对调研所及的美国 39 个州(包括哥伦比亚特区)和加拿大共计 155 个医学院的情况分别进行了描述。这份报告以翔实的数据、尖锐的批评和大胆的建议开启了北美地区医学教育改革的序幕。此报告所提出:提高医学院入学标准、4 年标准化学制、关闭不合格医学院、重视临床教学和研究、质量重于数量等精英化医学教育理念并以“约翰·霍普金斯模式”作为模范进行推广,对北美乃至全球的医学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直绵延至今。

一百多年之后,完整重读这份报告,掩卷沉思,仿佛看到 20世纪初那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蒸蒸日上的新兴大国,不甘于自身医学教育水准的落后,以去腐清创的勇气推进改革。在其后十多年中,一大批办学质量不合格的医学院被淘汰,而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为代表的“教学-科研-临床”紧密结合的高水平医学院校则获得大量资金支持,树立起“科学医学”(scientific medicine)的旗帜,从大学本科(一般为 4年)毕业生中遴选优秀人才成为医学生,经过 4 年严格的同质化培养,成绩合格者授予医学博士(Medical Doctor,M.D.)学位——此即“4 + 4”医学教育模式的伊始。这些措施使美国医学教育从落后和混乱的状况逐渐发展成为今天世界一流的医学教育,成为现代美国乃至世界医学教育发展的里程碑。可以说,从上个世纪初开始,美国之所以在医学领域逐步取得了领导地位并成为当今世界上医学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和百年前发生的这场教育变革并全面实行“4 + 4”医学教育体制是密不可分的。

这场医学教育变革也影响到了万里之外的中国,1917 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简称洛氏基金会)建立的北京协和医学院,以当时可能达到的欧美最高医学教育标准建立,开启了中国基于“科学医学”的当代医学教育。几乎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同期、同模式建立的协和医学院,原本希望完全开展北美“4 + 4”模式,然而当时的中国尚无可以提供高质量本科课程、满足入协和医学院之前本科教育标准的大学体系。因此,投资建立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洛氏基金会专门在当时中国本科教育水平最高的燕京大学设立了医预科,直接从优秀高中生中招生,釆用从医预科到医学院一体化八年学制的培养模式,开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之先河并沿袭至今。百年间,北京协和医学院秉承“高进、优教、严出”的办学理念,培养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临床医学家、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和卫生管理家,成为中国医学界的主导性力量。

与一百多年前《弗莱克斯纳报告》发布的时候相比,当今世界无论是社会经济还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迎来了一个激烈变革的关键节点。在当前和未来可能对医学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各个学科中,不论人工智能、生物工程还是生命伦理等,都需要广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素养基础,以及在某一领域(如数学、物理、化学、工程、社会学等)较为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而达到这一要求的最佳途径莫过于在高水平大学接受完整的本科教育。在此基础上培养出的医学生,经过各种途径的不断训练和深造,在不远的未来将有可能具备带领多学科团队挑战和冲击医学科技制高点的能力。美国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在医学领域逐步取得的领导地位以及不断涌现的顶尖医学人才,已经充分证实了此种教育模式的优越性,而这种优越性在未来随着各学科的不断交叉融合将会更加凸显。

和一百多年前相比,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部分大学本科的办学质量已接近世界水准。同时,经过 40 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与世界各国大学的联系日益增多。因此,当前在中国实行“4 + 4”的本科教育条件已经具备。为此,在其第二个百年的始年,即 2018 年,北京协和医学院率先在中国开始“4 + 4”学制的医学教育改革。在此之前,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在内的国内医学院校也进行了“4 + 4”学制的办学尝试,但和北美的“4 + 4”模式有所区别,招生对象仅限于本校或国内部分大学的理工类专业本科生。在国家教育部和卫生健康委的支持下,北京协和医学院从全球排名前 50 名的各国高校本科毕业生中招收医学生。经过近 3 年的招生,已经录取了 80 余名来自国内外多所高水平大学的多学科背景本科毕业生,并开始在“协和”的学习。北京协和医学院的“4 + 4”医学教育实践,在条件具备时可以推广至更多的中国医学院校,甚至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医学教育中主流的模式。

医学关乎健康和生命这一人类的终极利益。医学科学的发展是拉动 21 世纪最大产业发展——健康产业的主要动力。中国作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提出“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医学人才的培养不仅关乎民众健康、医疗科技和产业兴衰,而且会直接影响社会的总体发展和国家安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牢牢占据着医药科技和产业的制高点,而我国要在这一领域后来居上,获得核心竞争力,必须培养出一批具备多学科背景、能够立于医学前沿、具有更突出的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中国医学教育改革任重道远,亟待有一批深谙医学教育原理、兼具历史使命感和现实执行力的同仁携手呼吁和努力。

以史为鉴,可以明古今。由于《弗莱克斯纳报告》在医学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地位和现实指导意义,经过北京协和医学院多位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完整翻译了此书,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谨以此书献给“北京协和医学院启用典礼和北京协和医院落成百年华诞”。在回顾校史、纪念先贤的同时,期待与国内各位有识之士共同研读此部经典文献,为中国医学教育改革探索未来之方向。由于时间仓促、学识有限,译文难免有不合“信、达、雅”之处,望不吝指出。

王辰 马超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年8月 CiFk/H7oaDOsqPO7A6b9da32hEORKWcMEeove6DxvEEGPmrk4gUfJXsUJxZMcue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