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六

第一次见到刘士豪教授的字迹和照片是在 10 多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在北京协和医院的学术会堂出席学术活动我偶然看到了协和医院院史展览。这位久负盛名但从未谋面的中国现代内分泌学奠基人的照片和他亲自撰写的医疗文书第一次跃入我的眼帘。刘教授辉煌的人生和卓越的才华深刻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难以磨灭。为纪念为我国内分泌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先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在 2009 年年会上由宁光教授提议,首次设立了刘士豪、朱宪彝和邝安堃教授冠名讲座。在撰写冠名讲座短片的内容时,我冥思苦想,努力在脑海中复现刘教授当时的工作情景,写出了“至今,我们仍然能从他呕心沥血完成的巨著中看到他那治学严谨、和蔼可亲的身影”,以表达我们虽未谋面、但曾相识并受益于刘教授渊博知识的感觉。

2012 年和 2018 年我有幸两次被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推选做刘士豪教授冠名讲座。通过北京协和医院李乃适教授和其他同仁提供的宝贵资料,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这位迄今中国最伟大的内分泌代谢病专家。刘教授不仅天资聪颖、才华出众,学术成就更是无人能及。他创立的多个“第一”至今仍是我国内分泌学领域之最:

刘士豪于 1936 年报道了中国第一例胰岛素瘤并成功治愈。

刘士豪是协和毕业生中第一位临床学系教授,1941 年成为协和医院内科学教授。

刘士豪在国际上第一个命名“肾性骨营养不良”疾病,他也是迄今唯一命名了一个被国际上广泛认可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中国学者。1942 年 4 月,刘士豪和朱宪彝于《科学》( Science )共同撰文提出了“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命名,并于国际上首次提出用双氢速变固醇治疗有效。他提出的“肾脏是使维生素D活性不能发挥作用的根源,可能肾衰时产生一种特殊因子,抑制了维生素D的活性但不能抑制A.T.10.的活性”的预言,30 年后这一设想得到了科学证实。

刘士豪带领团队自 20 世纪 40 年代起首先开展了多种内分泌疾病临床和基础研究,在糖尿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性尿崩症等方面均卓有建树。

刘士豪于 1957 年建立了 24 小时尿 17 羟皮质类固醇的测定法。同年出版了《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的联系》一书。

20 世纪 50 年代末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内分泌科——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并任科主任。

刘士豪于 1965 年成功建立了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

……

这一个个“第一次”彰显出刘教授与生俱来的超人天赋,也让我们更加体会到了他呕心沥血、不懈努力、奋发进取的科学精神。刘士豪教授是我国现代内分泌代谢学的先驱,数以百计千计内分泌学后来者的领路人。他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办的多期学习班,为全国最早萌芽的临床内分泌学科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师资和科研队伍,为后来全国范围相继成立的内分泌专科奠定了基础。刘教授为我国内分泌代谢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和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仅在过去和现在激励了一批又一批内分泌人,而他也必将当之无愧地成为我们一代又一代内分泌人为之骄傲的楷模。

值此刘士豪教授诞辰 120 周年之际,我们全体内分泌同仁缅怀我们的先驱,学习和传承刘教授终身为我国内分泌事业奉献的精神,团结奋战,再创辉煌。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教授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0 年 12 月 rTGa+koLmIZKQ0h1vTYEUlwE3PKWqfgoLn2oOpu5AggGZNCrWkMS2nZbW0wrLNA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