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具可以说是与酒同时产生的,与酒的历史一样古老。远古时代的人喝酒所用的酒具主要是自然物或是由其制成的可盛放的物件,如贝壳、螺壳及石臼一类的东西。到了人类能够制作陶器时,酒具大都是陶制品。现在所能见到的如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鬶、陶杯、彩陶背壶、圆底大口尊,仰韶文化时期的水鸟啄鱼纹蒜头壶、船形彩陶壶、波浪纹彩陶钵、鱼鸟纹葫芦瓶,良渚文化时期的蟠螭禽鸟纹双鼻壶、禽鸟纹黑陶壶、漏斗形的滤酒器,龙山文化时期的蛋壳陶高柄杯、陶鬶、陶觚、陶壶、陶罍等,都是新石器中期或末期的酒具。到了夏、商、周、春秋及战国时期,随着青铜器的发明和使用,酒具也多由青铜制成。在近代所进行的商代考古所发掘出的青铜器中,酒器占一半以上,主要的类型有爵、斝(jiǎ)、觚、盉(hé)、壶、尊、罍、瓿(bù)、彝等。到了秦汉时期,由于漆器的广泛使用,酒器大都为漆器,其形制主要有杯、樽、卮、扁壶等,其中以漆木制成的耳杯最为盛行,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漆耳杯竟达九十件之多。耳杯为椭圆杯,两边有耳,形似两只翅膀,故又称“羽觞”。到了魏晋,由于瓷器的制造技术日益发达,青铜及漆木所制的酒具逐渐被瓷器代替,瓷器成了最普遍、最常用的饮酒器具,其形制有鸡首壶、樽、杯、盅等。当然,在以上各种陶、青铜、漆木、瓷器酒具盛行的同时,还有少量的贝、玉、兽角、象牙、金、银、玻璃、玛瑙、竹木等质料的酒具在被使用。
唐以前中国的酒具基本上都已齐全。如果以用途来分的话,大体可分为饮酒器、温酒器、斟酒器、盛酒器、冰酒器、娱酒器、造酒器等。饮酒器主要包括流行于商周时期的爵、觥、角、觚、觯,流行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羽觞,流行于战国秦汉时期的卮、杯、碗、盏等。温酒器主要有盉、鬶、樽、斝、铛、爵、炉、注子、注碗等。斟酒器主要有盉、鬶、樽、斝、觥、注子、执壶等。盛酒器主要有缸、瓮、樽、罍、瓿、缶、彝、壶、卣、钫、锤、瓶等。冰酒器主要有鉴、缶、樽、盘、壶、卣等。娱酒器主要有骰子、令筹等。其中不少器物是一器多用,如爵既可以作为饮酒器,也可以作为温酒器,盉、鬶、斝、注子等不仅可以作为温酒器,也可以做斟酒器使用
。
唐代的酒具是承前代而来。上层社会所用的酒器以玉器、金银器居多,下层社会多用瓷器和陶器。
从唐诗中来看,唐代的酒器是丰富多样的,不但形制多样,而且质料各异:“翠幕珠帏敞月营,金罍玉斝泛兰英”(上官昭容《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其三);“更待西园月,金尊乐未终”(祖咏《宴吴王宅》);“鲙下玉盘红缕细,酒开金瓮绿醅浓”(陈羽(又作朱湾诗)《宴杨驸马山池》);“共喜光华日,酣歌捧玉杯”(张说《东都酺宴四首》其二);“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李白《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从这些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们所用的酒具有金罍、金尊、金瓮、玉斝、玉杯、玉壶等。在其他的一些唐诗中,还有玉缸、玉瓶、玉杯、玉碗、玉觞、金盏、金壶、银瓶、郫筒、羽觞、鸬鹚杓、舒州杓、力士铛、瘿木樽、玻璃碗、金屈卮、金叵罗、琉璃锺、玛瑙杯、紫霞杯、鹦鹉杯、鸳鸯杯、夜光杯、流霞杯等酒器,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出土的唐代文物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酒器。近年考古人员在陕西扶风法门寺、西安何家村发掘出了一批珍贵的金银酒器。西安何家村所发现的是唐代邠王遗留下的一座窖藏,其中有一批精美的酒具,其中的几件堪称精品,值得介绍。
掐丝团花金杯:造型别致,装饰精美。酒杯的把手是Q形的金圈,杯的腹部焊附着用金丝编结成的蔷薇式团花四朵,团花的边缘接连缀着成串的小金珠。花瓣中心镶嵌着宝石,团花四周、杯口边及杯底均焊接有用金丝编结成的云朵八个,工艺水平精湛细致,堪称我国古代工艺品中的杰作。
鸳鸯莲瓣纹金碗:该碗敞口,有喇叭形圈足,通体饰鱼子地纹。外腹錾出两层浮雕式仰莲瓣,每层十瓣,上层莲瓣内分别錾出狐、兔、獐、鹿、鸳鸯、鹦鹉等珍禽异兽,空白填以花草,花瓣间装饰有鸿雁、鸳鸯、凤鸟等,并配以仿忍冬花纹;下层莲瓣内均錾以忍冬花纹。内底为宝相花,外底有振翅鸳鸯和忍冬纹。其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镶金牛首玛瑙杯:杯形呈兽角状,长15.5厘米,椭圆形口,口径5.9厘米。它是采用淡青、鹅黄双色浸润纹的深红色玛瑙为原料雕制而成的。杯下部为牛首状,牛嘴镶金,牛口闭合,牛眼圆睁,牛耳后抿。彩色浸润纹带,从牛头额顶顺杯口两侧通向杯口。造型因材制宜,构思巧妙,手艺精工;整体流光溢彩,炫人眼目。
除了上面所介绍的之外,这个窖藏还出土有鸳鸯莲花纹执壶、金花鸳鸯银羽觞、双狮金铛、八瓣莲花白玉盏等
,均是绝等上品的酒具。
在唐诗中所提到的一些金、银、玉制的酒具中,有些是外国或外域的进贡品。如显庆二年(657),吐蕃赞普献给唐朝皇帝的贡品中有一件“金颇罗”,即唐诗中的“金叵罗”酒器;上元二年(761)龟兹王献“银颇罗”,还有西域进贡的罐、银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