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极干旱时期[公元前7000—前6000年至公元前5000—前3500年],尼罗河河谷再次成为人们的避难所,埃及前王朝也在此建立。大约8000年前(约公元前6000年),新一轮气候变化来临,干旱重新笼罩尼罗河河谷,人们再次回到这里繁衍生息。养殖牛羊的柏柏尔人,从西部迁徙到重新变得宜居的尼罗河河谷。
这一时期正处于“中期干旱”(也称“全新世中期干旱”
)阶段。此时,撒哈拉游牧民族和他们的牧群集中在尼罗河流域。然而,由于缺少空间,游牧生活逐渐终止,人们开始了群体定居的生活。游牧民族的采摘行为也变成了农业生产活动。
这种变化出现在公元前5700年至前4700年间,此时埃及刚刚进入新石器时代。在法尤姆,大麦、滨豆、洋葱、鹰嘴豆和亚麻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种植作物。
公元前5700年前后,部分新石器文化的撒哈拉人和尼罗河适应的后人在这里相遇,埃及由此“诞生”。这段埃及形成的时期称作前王朝时期,即公元前5700年前后到前3500年前后。前王朝时期的历史有5个主要可考区域,在这些地方诞生了许多古老的文化,即:
●法尤姆文化(埃及新石器文化):约公元前5700年至约公元前4700年
●巴达里文化(巴达里人):约公元前5500年至约公元前3800年
●涅伽达文化I期(涅伽达人),又称阿姆拉特文化(阿姆拉特人):约公元前4500年至约公元前3900年
●莫林达文化:约公元前4600年至约公元前3500年
●奥马里文化:约公元前4200年至约公元前4000年
最早期的埃及文化形成于巴达里山谷东西最辽阔的区域。之后,在涅伽达、撒哈拉和红海的交汇处,出现了埃及文明的文化矩阵。事实上,随着(来自涅伽达村的)涅伽达人的出现,一场真正的变革开始了:可征服的空间已经消失,而人口还在增长,尼罗河河谷的居民被迫开展集体工程,利用水和冲积物的循环来增加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