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了这么长时间的心理咨询工作,感觉有非常多为“性格”苦恼的人。
当我问来进行心理咨询的人“你喜欢自己吗”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多时候会得到“不怎么喜欢”或者“非常讨厌”之类的回答。根本没有人说“我的苦恼是因为性格开朗而导致朋友太多”这样的话。几乎可以说全都是因为性格阴郁而无法积极与人交往,导致没有朋友的人。
曾经有一位女初中生来进行心理咨询。她有一个孪生姐姐。咨询的时候她几乎不想与我目光相对。面对这个声音微弱的内向孩子,我提出了下面这样的问题。
“你姐姐是不是很开朗,朋友也多啊?”
“是的,姐姐的性格的确与我正相反。可是,您并未见过她,怎么会知道姐姐的事情呢?”
“这并不难。你刚刚不就说‘正相反’吗?是你自己决定要以与姐姐完全相反的性格去生活的呀。”
“我决定?性格不是天生的吗?”
“不是。你想改变自己的性格吗?”
“当然想。”
“假如性格是天生的,那你的性格不就无法改变了吗?”
“那倒是。那么,我能够改变性格吗?”
“能。但是,并不简单。”
“为什么不简单呢?”
“因为你自己并不想改变性格。”
“哎?等等!这是怎么回事啊?请您说得明白一些!”
事后,这对孪生姐妹的母亲过来说了下面这样的话。
“两个人的性格截然不同。”
“您是为此苦恼吗?”
“虽然谈不上苦恼,可是……”
“可是?”
“妹妹或许有点儿缺乏朝气……跟活泼的姐姐不同,她常常一个人待着,还时不时地叹气……”
“您很担心吧?”
“是的。”
“妹妹这么做似乎是为了引起您的关注啊。”
“关注?”
“是的,您总是为此而担心吧?”
“是啊,但她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呢?”
“这个……”
开场白就讲到这里,本书会谈一些令很多人担心的“性格”,让这位初中生及其母亲也能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