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序

倘若问一下“你是否对自己的性格满意”,恐怕很多人会给出否定的答案。的确,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为自己性格中的不完美而苦恼,但一方面又感叹着“本性难移”。这似乎成了一个难以解决的悖论甚至是宿命一样的困惑,就连很多心理学家也认为性格属于天生,后天可以培养的是习惯,但性格却无法改变。那么,我们就真的只能在渴求完美和注定残缺的矛盾中苦恼吗?性格真的不能改变吗?与弗洛伊德和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的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性格可变论”,并在1927年出版的《个体心理学》一书的第二部中详细论述了性格分类及其改变的可能性与方法。而本书作者、日本著名哲学家、阿德勒心理学研究者岸见一郎则将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中着重论述“性格”的第二部翻译并出版了日语版本,并将其命名为《性格心理学》。本书便是岸见一郎根据自己对阿德勒性格论的研究所做“性格心理学”讲座(NHK文化中心京都学习班,2020年7月至12月)的汇编。

全书共七章,在第一章“‘性格不会变’是真的吗”中,作者首先指出性格不是不可以改变,而是我们不想改变,并且介绍了阿德勒“性格并非与生俱来,而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这一观点。其次,作者指出人们选择什么样的性格其实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这些观点都在某种程度上冲击着我们的既有认知,让我们不禁想要一探究竟,看看作者接下来如何教我们改变性格。于是,在随后的第二章至第五章中,作者分别介绍了攻击型、防御型等性格类型,并对其表现形式及其改善方法进行了分析。“第一个孩子、第二个孩子、最小的孩子、独生孩子——探寻不同出生位次者的性格倾向”的第六章中,作者在分析了“为何兄弟姐妹也会性格迥异”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第一个孩子、第二个孩子、最小的孩子及独生孩子的性格特点及其父母应该采取的态度。第七章则告诉我们一旦性格改变了,我们的人生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在第七章,作者还介绍了改变性格的要素和对策,并告诉我们要拿出直面人生课题的勇气和决心,去认识并完善自己的性格。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指出的一样,为性格分类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并完善自我。其实,每个个体都具有其独一无二的个性,并不能将某个人与某一种性格类型完全契合地加以对应。关于自我认知更是如此,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身上兼有多种性格特点,就好像作者分析的种种性格表现正是在说自己一样。正因如此,我们阅读这本书才更具有价值。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去认识自己性格中的不完美之处,让我们在清醒地认知自我的基础上鼓起勇气去改变,下定决心去践行。那么,让我们跟随作者去更好地了解他人、认识自我,收获更加和谐的生活与更加完美的自己吧!

渠海霞
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生
2021年7月27日 JwIyyqbnc5tyekpvU/YAt+P8kHKxIv4SAPwifzv8eYG/9vJyOyBSoEdWJbZeuwG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