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2
嫉妒心强烈的性格

嫉妒源于“虚弱”

第二种性格特征就是“嫉妒”。因为爱嫉妒的人常常会对他人采取一种敌对立场,因此嫉妒也被列入攻击型性格的分类。

(嫉妒)并不仅仅出现在爱情关系中,其他一切人际关系中都可以看到。特别是在孩童时代,当兄弟姐妹中有人比其他人优秀的时候,这种嫉妒之心就会伴随着一种雄心或野心一样的感情油然而生,进而呈现出一种敌对的斗争立场。

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后面会详细分析,它会对我们的性格形成产生很大影响。看看我的孙女就很容易明白,突然添了一个弟弟,似乎感觉父母像是被夺走了。特别是有了一个整天需要人照顾的弟弟,可是自己却常常被催促着自立,听父母说“因为你都已经是姐姐了”之类的话。这种时候就会对弟弟产生一种嫉妒之情。并且,还会从这种关系中萌发出一种非常激烈的竞争关系。

第一个孩子尤其会体验到“跌落王座”的感觉,当其认为其他的兄弟姐妹比自己得到的爱更多时就会心生嫉妒。嫉妒用阿德勒的话说也是一种源于自卑感的“虚弱”。

一般说来,自信的人不会产生嫉妒之情。因为自信的人不会陷入一种无法将对方留在自己身边的不安之中。比如,当认为自己不如其他兄弟姐妹的时候,一般就会感觉父母会更爱其他的兄弟姐妹而不是自己,继而就会对兄弟姐妹产生一种强烈的嫉妒之情。这与成年人恋爱关系中所产生的“嫉妒”完全是同一个道理。

嫉妒和羡慕的区别

就跟将“虚荣心”说成是“雄心”,通过稍稍削弱意思来承认其存在一样,阿德勒使用“羡慕”一词来区别于嫉妒。

我们在生活中会产生某种程度的羡慕之情。倘若是稍微有一点儿的话,倒也不会产生危害,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我们必须让羡慕成为一种有用的情绪。一定要通过羡慕之情使工作得以提高,使自己能够直面问题。倘若如此,羡慕也不是毫无益处。因此,还是应该宽容地看待我们心中所怀有的适度的羡慕之情。

(《阿德勒心理学讲义》)

虽然人们也可以有竞争对手,但没有必要与其较劲竞争。可以有“想要成为那样的人”之类的羡慕对象,只要不拘泥于与其进行竞争就可以,或者说,只要明白自己不可能成为与其完全相同的人就没有什么危害。并且,阿德勒认为,只要竞争对手的存在能够令自己鼓起干劲儿,那就还在许可范围之内。

过去,我进入大学的希腊哲学研究室学习的时候,因为一同学习的同伴们令人惊叹的优秀而受到了打击。进入研究室之后,我发现有很多远比我优异的人。当时我就想,“啊,自己也好想成为那样的人呀!我也想能够像前辈们那样宛如读现代语一样非常流畅地阅读古希腊语文献”。如今想来,这不是嫉妒,而是“羡慕”。

嫉妒常表现为不信任感

嫉妒者尽管没有实力但还是想要与人竞争并企图获胜。即使不说这是无益、无结果的,它也会强迫人付出极大的努力。

对此,阿德勒这么分析。

嫉妒会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形式,例如不信任感、偷偷窥探暗暗盘算的特征、不断担心被轻视的恐慌等,其背后都可以看到嫉妒的影子。

“不信任感”大家能明白吧,例如无法信任恋人或配偶等。常常怀有一种不信任感,担心对方有更爱的人。

所谓“偷偷窥探暗暗盘算”,翻译过来有点难理解,“盘算”就是衡量、比较,也就是把自己与对方进行比较的意思。所谓“窥探”,或者也可以说是观望,就是偷偷观察对方的行为,并试着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非常在意谁得到的爱更多。此外,阿德勒认为,不断担心自己被轻视的恐慌也是嫉妒的一种表现。

(嫉妒者)常常会贬低对方,或者是为了支配对方而努力去束缚别人,试图限制他人的自由。

阿德勒说,嫉妒者常常试图给对方“施加爱的法律”,限制对方的行动,束缚对方。因为没有自信,所以便不断试图将对方置于自己的监视之下。

要说什么时候才能体会到自己是被对方爱着的话,感受方式可能因人而异,但其中一条或许是能感受到对方给予自己无限自由之时吧。束缚对方反而导致对方的心疏离自己,这样的事情实际上经常发生。

“嫉妒”之情不仅仅在长大之后才会产生,自孩提时代起就常常发生在兄弟姐妹之间,而这种关系在长大之后还会反复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

思考:是因为不自信才嫉妒吗

(节选自NHK文化中心“性格心理学”讲座答疑)

听众: 我明显具有嫉妒心理,而且也为此感到痛苦。在生活中该如何理解这样的自己呢?就像老师您说的一样,是因为没有自信才会嫉妒吗?

岸见: 如果意识到自己这样下去的话对方可能会移情别恋,那就会想要设法留住对方吧。这种时候再去观察对方的行为的话,就能看到一些似乎是在印证自己预想的言行。倘若对自己没有信心,那对方的一切行为看上去都像是在印证这样下去对方将要离开自己的猜想。

即使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也没有什么办法。自己就是自己,并非其他任何人。从小与他人竞争,并常常将自己与他人比较着长大的人很容易认为,“不可以只保持自己的现状”。但是,自己无论如何也无法变成他人,自己只能是自己。这样的自己能做的只有两条。

第一条是看对方能否接受这样的自己,全部顺其自然任由他去。即使为了获得对方的爱而努力变成符合其期待的人,那个被对方爱着的也不是真正的自己。因此,第二条能做的就是悦纳真实的自己。对方能否接受真实的自己也只能任由他去。这就是出发点。

听众: 怎样才能获得悦纳真实自己的自信呢?

岸见: 需要思考一下什么是“自信”。

自己和他人在一起,什么时候会感觉心情很好呢?恐怕是不需要刻意做什么的时候吧。与对方是否经常为自己买礼物之类的事情没有关系,只要跟那个人在一起时能够感到安心就会觉得很愉快吧?

也不用特意去考虑如何进行良好沟通。能够安心地认为在这个人面前保持自己的平常状态就好,这就是自信。

一旦去思考要有自信或者没有自信不行之类的事情,或许就已经认为必须要强迫自己去伪装了。自信并非如此,自信是能够安心地认为,“在这个人面前不必刻意伪装自己”。这里面既没有虚荣心也没有嫉妒。假如以此为目标的话,就没那么难了吧。 j5a/jV4Oo8FeLu1M9C4kx+EqZIOntV0uISrNR79jepQd7MWxA1RgkanZT7DHcv6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