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论想象的序列或系列

我将思想的“序列”(consequence)或“系列”(train)理解为思想之间的贯连;为了区别于语言上的讨论,我称其为心理讨论。

当人思考某件事的时候,他对这一事物产生的后续思想不像看起来那么偶然,也不是每个思想都能与其他思想很好地贯连起来。但是,就像我们不会对未曾全部或部分感觉到的事物产生想象那样,我们的想象也不可能转换到另一个不曾出现于我们感官中的事物上。原因如下:任何幻象都是身体内部的运动在感觉中的残留,而感觉中一个个紧密连接的运动在感觉消逝后依旧连续;当前一个思想再次出现并占据支配地位时,紧接其后的思想就会随着物质运动的连续性而出现,好比桌面上的水会流向手指导引的方向。但是,在感觉中紧接一个被感觉到的事物后面的,有时是某一想象,有时也会是另一想象,这就说明我们难以通过当前的想象来确定之后的想象;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之后的想象也曾在某一刻与当前的想象相连。

这种思想系列或说心理讨论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无方向、无目的且不稳定的。其中不会有激情思想将自身作为欲望或其他激情的目标和最终目的,也不会管辖或引导跟随其后的思想。这种状态就是“走神”,在走神的时候,各个思想就像在梦中一样互不相干,常出现于独处且不关心外界事物的人身上;他们走神时,思想和其他时候一样忙碌,但缺乏协调,就像走调的琵琶或不懂琵琶的人弹出的声音。但即使在这种信马由缰的意识里,人们也总会找出一种思想方式,并找到思想之间的依存关系。比如,论及我国当前的内战时,多么不着调的人才能问出“罗马银币价值几何”这一问题?但在我看来,这一问题与内战有着非常明显的联系:想到战争就会想到国王被出卖给敌人,接着就会想到耶稣曾被出卖,由此也会想到三十银币就是出卖耶稣所得的赃款 。这样就能回答前面那个不怀好意的问题。因为思维是敏捷的,所以这些思想其实都能在瞬间产生出来。

第二类思想则更加稳定,因为它受到了某种欲望和目的的控制。我们寄予欲望或恐惧的事物往往会给我们留下强烈而持久的印象,即使一时消退也很快会卷土重来,有时甚至会强烈到妨碍乃至打断我们睡眠的程度。欲望会使我们想起曾见过的一些已被达成的目标,而这些目标又与我们现下的目标相似,我们就可以一个目标接一个目标地思考下去,直到找到一个力所能及的起点;又因为我们对这一目标的印象十分强烈,所以它常会出现在我们的意识中,即使我们走神了也会被带回之前的思路。古希腊七贤 曾向人们提出了“熟虑终末”的格言,就是因为观察到了这种情况,虽然当下这一格言已经过时。“熟虑终末”是指,在一切行动中都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欲求的事物上,并用它来指引自己的思想,直到实现目标。

定向思想系列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我们追溯某种想象结果的成因或形成方式时产生的,这种系列也为人类和动物所共有。另一种是在我们想象任一事物时,探寻其可能导致的结果,也就是说,当我们想象它的时候能做些什么。这种思想系列独见于人类,因为这是天性只有饥渴、性欲、愤怒而无其他激情与好奇心的生物无法具备的。综上所述,当为了实现某个目标时,心理讨论的本质就成了“探寻的能力”或“创造力”,即一种对当下或以往的事物追根溯源、由本知末的能力。当人们寻找丢失的物品时,他会将思想定位到记忆中发现物品丢失的时间、地点,并往前一点点追溯自己何时何地还携带着该物品,从而确定出一个具体的时间、地点进行寻找。然后他的思想就回到那个时间、地点,探寻可能导致他丢失物品的行动或场景。这个情形就称为“记忆”或“回忆”。拉丁文中,这种探寻自己先前行动的行为叫“回想”。

当他在探寻范围内确定了地点时,他的思想就会变得像为了搜寻珠宝而打扫房间的人,或为了追踪野兽而搜遍猎场的猎犬,抑或为了找到韵脚而搜寻整个字母表的人一样,不放过任何线索。

当人们渴望了解一种行为的结果时,他就假设相似的行为会导致相似的后果,然后逐个思考曾经发生过的相似行为及其导致的后果。比如他想预测某个罪犯的下场,就会追溯曾经见过的犯下类似罪行之人的下场,他的思想序列是:罪行,警察,监狱,法官和绞架。这样的思想被称作“预见”(foresight)、“慎思”(prudence)或“神启”(providence),偶尔也被称为“智慧”(wisdom)。尽管这样的推测通常不大靠谱,因为我们很难将所有情况都考虑在内,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一个经历了更多事情的人会比其他人慎思得多,判断失误的情况也就少得多。只有当下的事物才存在于自然界中,过往的事物仅仅存在于记忆中,而将来的事物则根本不存在。将来的事物只是思想将过往行为的结果带入当下的行为而做出的设想;经验最丰富之人的设想也最准确,但也并非绝对准确。当事件与我们的预测相符时,这种预测就被称为“慎思”,但其本质也只是一种假设。所谓对将来事物的预见,其实是上帝的神启,因为只有他才能运用超自然的力量使预言发生。最好的预言家也是最好的推测者,他精通且熟知所要推测的事物——因为他掌握了最多可供推测的迹象。

迹象是结果的明显前兆,反过来说,曾经观察到的有关这一前兆的相似结果越多,迹象也就越可信。所以,若某人能在某一事务上掌握最多的经验,以及推测未来之事的迹象,那他就会是最慎思的人,且远胜刚进入这一领域的人,即使他人有天赋与机智上的优势也无法弥补这种差距——就算部分青年人并不赞同这一点,事实也是如此。

但拥有慎思并非是将人与动物区别开的原因。有些一岁的动物的观察力强过十岁的孩童,且能更审慎地追求对己有利的事物。

慎思就是依据过往的经验对未来做出的假设,因此还存在着依据一种过往事物对其他过往事物做出的假设。如果某人曾见证过一个繁荣的国家因为某种缘故陷入内战并一步步走向毁灭,那么当他看到其他国家的废墟时,就会猜测这里是否经历过相似的战争或相似的亡国过程。这种推测与对未来的推测有着相似的不准确性,因为两者都以经验为推测的基础。

在我能想到的情形中,除了生而为人、能运用五感之外,人类就不再有其他与生俱来、无须依赖他物或训练就能运用的意识活动了。我将在后文反复论述的、貌似为人类所独有的其他能力,其实都出现于语言文字发明之后,且大多数人都是靠指导与训练习得的,还要通过勤奋研究来增长能力。这是因为人类除了感觉、思想和思想序列之外不再有其他的意识活动。然而,这三种能力可以通过语言和其他方式提升到一个相当高的层次,使人类从其他一切生物中脱颖而出。

我们只能想象有限的事物,因此没有任何关于事物的理念或概念是可以称为无限的。没有人能想象出无限大的映象或构想出无限的速度、时间、力量或权力。当我们说任何事物是“无限的”时,只表明我们无法构想这类事物的尽头或边界,或者说,除自身的无能为力之外,我们对这个概念一无所知。因此,我们以“上帝”称呼神并不是为了构想他,因为他是不可思议的,他的伟大与权能无法被构想;我们的做法只是为了表达崇拜。如上文所述,人们所能构想的任何事物,都是那些曾完全地或部分地作用于感觉的事物,所以人们未曾感知过的事物就无法引发任何思想。

综上所述,想象一个事物的前提是想象它存在于某一地点,有确切的大小,或能被分成几个部分;除此之外,我们无法想象同一事物会同时出现在两个地点,也无法想象同一地点同时存在两个或多个事物,因为从来没有这样的事物存在过或是出现在我们的感觉中。所以不要轻信那些自欺欺人而不自知的哲学家和经院学者口中的一文不值且毫无意义的荒诞之言。 hOtT1/tfcd3h5JB3XIuRYP8er8/tSuQKQNqRGgtrwsL41lJ3+XmUQQXNw6ZTEUc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