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小结

从清末到1937年,倡导女子体育的言论不可胜数,来自各方的看法也相当多元,但在这些言论中,还是可以归纳出两个大方向:一是为何要女性运动;一是女性应该如何运动。在“为何要女性运动”的议题上,论者不是围绕着以国家、民族为中心的女子体育观,便是将重点放在从健康美出发的女子体育观上。强调国家、民族的论调,除了早期受国外军国民主义思潮影响,主要来自知识分子对中国国势动荡不安的忧虑,因此,西方体育传入中国之后,身体运动成为强国强种、解救民族的良药。在这半世纪间,具有国族意识的体育观成为主流论点,甚至把向来不是国家核心的女性也纳入建国的工程里,女性的身体因此在近代中国出现大的改变。

然而,当1920和1930年代,西方“健康美”的观念被引进后,这个对女性有较大吸引力的时髦名词,很快地被论者用来鼓励女性运动,因此,倡导女子体育的言论依违在“体育救国”和“健康美”之间,并不以八股式的国族论述为唯一观点。“健康美”主要在挑战“病态美”和“人工美”,也和“强国保种”的言论并行不悖,但相较于泛政治化的体育思想,人们赋予“健康美”不同的解读,让健美的体育观呈现矛盾、冲突和焦虑。

这种借重女性身体以强国保种的话语由男性知识分子发起后,铺天盖地地出现在各个层面,连女性也强调自己身体的救国功能。此外,在高唱两性平权的时代,有人把“体育救国”或“健康美”,当作提升女权的筹码,这虽然不是倡导女子体育的主轴,却反映出时代意义。

女性运动有了目标后,接下来应该怎么运动?有一派人认为女性的运动可以比照男性,另一派人则以为女性的运动应该不同于男性。这些人不是体育专家,便是受西方体育观或是两性平权观影响的知识分子。其中,不赞成女性过度运动或进行男性化运动的论者,多半从女性生理现象或是男女身心的差异出发,提出反对意见,有些人的观点缺乏根据,甚至充满性别歧视,但有些人是从运动伤害的角度出发,关怀女性。其实,仔细阅读这两派的言论,不难发现,为了响应救国方策,当时的知识分子是如此急切地想把被认为具有救亡图存作用的这帖药方介绍给国人,于是有人跟着别人起舞,有人囫囵吞枣地吸收西方文化,甚至夸大女性的生理问题,这导致在各种建议中,不乏想当然尔的运动概念。 AM9d31RiFCdPEol0hf9gVwQ7LJjzoQSheS+IvZFwoSq9RNtwH/us4vZ2Kq2M3MZ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