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传统加工纸所使用的工具非常多,这里很难一次性作全部介绍(在后文介绍具体传统加工纸品种时会作具体阐述)。有的工具可以在美术用品商店买到,而有的需要我们去耐心寻找,还有部分需要我们自己去制作。当然,这些需要自己制作的工具,笔者会在介绍各个传统加工纸的品种时介绍其制作方法,这里先介绍经常使用的工具:羊毛排笔、底纹笔、棕刷、刀具、直尺、垫纸板、油纸、筛网、砑石、晾纸杆、挑纸杆、起子。
羊毛排笔(图2.2)是由18~24支用长锋羊毫制成的管状笔并排拼接而成的。羊毛排笔毛白而长,是刷裱糨糊,刷染绫绢、纸张的专用工具。在选购羊毛排笔时,最重要的一点是查看羊毛与笔管粘接的情况。在挑选羊毛排笔时,人们都习惯拍打羊毛,查看掉毛情况,如有少量掉毛属正常现象,若掉毛多,则更换一支再查看,如果还是掉毛多,应另换一个厂家生产的羊毛排笔再挑选。买回来的羊毛排笔要经过一番处理后才能使用,具体步骤是:先用矾水将羊毛排笔浸泡晾干,为了防止在使用中出现掉毛现象,可用滴管吸入502胶水,滴到羊毛的根部进行加固。我们一般选用管数较多的羊毛排笔来裱刷纸张,因为宽大的羊毛排笔吸水量大且刷纸面广,比较好用。每次使用后,均要洗净羊毛排笔上的杂物、杂色,晾干以备下次使用。
图2.2 羊毛排笔
底纹笔(图2.3)是将羊毛用两块木片相夹,中间用胶填充而成的。底纹笔的羊毛较短,比起羊毛排笔,掉毛情况要少一些。但为了慎重起见,在挑选时仍需要拍打几下,查看掉毛情况。底纹笔在选购回来后,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只需重新清洗,除去杂毛,晾干后就可以使用。
图2.3 底纹笔
底纹笔笔路宽、笔触均匀,适用于大面积颜色的涂刷,广泛应用于水彩和水粉绘画及大面积打底色。在制作传统加工纸时,对于小面积的纸张也可用底纹笔来刷糨糊,更重要的是用它来刷色,刷色的底纹笔一般选用宽度为12~14厘米,以羊毛丰厚者为佳。为了保证纸张颜色均匀一致,应多准备几支或十多支底纹笔,涂刷不同颜色的底纹笔不能混用。每当刷色完成后,都要及时洗净残留的颜料,晾干后以备下次再用。
棕刷(图2.4)是由棕丝编织而成的,分大棕刷、小棕刷、墩刷。大棕刷普遍用于洒水,而小棕刷则是裱刷纸张的工具。在用羊毛排笔刷完糨糊后,覆纸时均用小棕刷把纸刷平、刷牢、刷紧,使纸张更加平整地黏合在一起。在裱刷完成后、上墙前,再用另一把小棕刷在油纸上调稀糨糊,在要上墙的纸边缘刷上糨糊,将纸粘连在墙上干燥挣平,所以小棕刷一般都要两把。在选择棕刷尤其是小棕刷时,一定要挑选棕丝比较细而柔软且捆扎均匀者,并且刷身越高越好,这是因为棕刷在长期使用磨损后,刷口的棕丝会变短。如果棕刷够高,拆除下部捆扎的棕绳,就可以增长刷口的棕丝继续使用,这样可以用很多年。墩刷则是在裱画中用于墩边、镶缝、转边、拆边,在制作传统加工纸时也有用到。
图2.4 用棕丝编的棕刷
刚买回来的棕刷是不能直接使用的,要经过加工处理。尤其是小棕刷,要先在碱水中煮洗,将黄水洗净,而且要把刷口及刷纸面在4号铁砂纸上进行摩擦,如找不到砂纸,可在粗的水泥地上进行摩擦,以去除刺口,使刷口光滑整齐。棕刷使用前,应检查刷口有没有较粗硬的棕丝,若有应剪除,这样在刷纸时就不会损伤纸张。每次在使用前,都应把棕刷放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甩干水分后再使用,这样棕丝会更加柔软。在刷纸过程中,还要经常将棕刷蘸些清水,甩干后继续使用,刷纸会更加顺滑,也能防止在刷纸过程中,有残浆渗出纸面粘在棕刷上,使刷纸发涩或划破纸张。每次使用后,都要清洗棕刷,以防残浆留在刷口上产生新的毛刺,清洗后应将棕刷挂在通风处晾干,待下次使用。
刀具(图2.5)是裁切纸张的工具。我国传统使用的裁切纸张的工具为马蹄刀,此刀因形状犹如马蹄而得名。马蹄刀的刀刃平直,刃口呈斜坡形,夹角约45度。这种刀用优质钢或夹钢材料制成,耐用、易磨。磨刀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磨刀的平面,具体做法是磨刀时先将刀的平面平放在磨刀石上,右手握紧刀把,用左手手指按平手背,同时推拉。将平面磨平后,再把刀面翻转过来磨另一面的斜坡。左手握刀把,右手拇指和食指、中指摁住刀背的两面,把刀斜放在磨刀石上成45度角,撑稳并把好角度推拉。刀头、中间及刀尾受力要均匀。磨刀时还要不停地蘸水,以保持刀口不退火,至磨出刀锋为止。注意不要把刀刃磨卷,或磨成中间凹、二头翘,或斜坡面有弧度。磨好的标准是刀刃锋利,成一条直线,斜边整齐。刀刃锋利,裁切就省力,裁切出的纸张边口整齐。刀子不快就要磨,使用时才能得心应手。另一种方法是先磨刀的斜面,再磨刀的平面,最后再用细的磨刀石磨,我们称“养刀锋”。无论是先磨平面还是先磨斜面,磨刀的手法都是一样的。
图2.5 马蹄刀(左)与美工刀(右)
传统使用的马蹄刀与现代用的美工刀
现在很多人不用马蹄刀了,因为磨刀十分麻烦,多使用美工刀。美工刀是一种美术和做手工艺品使用的刀具,主要用来切割质地较软的材料,多由塑料刀柄和刀片两部分组成,为抽拉式结构,也有少数为金属刀柄。刀片多为斜口,前面的刀片用钝了可顺着刀片本身的划线折断,出现新的刀锋,使用方便。美工刀有多种型号。美工刀刀锋长、刀尖斜口、刀身薄,比较适应纸张及纸板的切割,因此多数加工纸厂都用它来替代传统的马蹄刀。
以上两种刀具各有长短。美工刀不用磨刃,只需顺着刀片本身的划痕折断,便可出现新的刀口接着使用,非常方便。但是它的刀片过于单薄,在裁切较厚的纸张时,如果用力不当,刀片便会变形,会产生跑刀、偏刀现象。变形的刀口在来回裁切时始终会不在一条直线上,裁切出来的纸张边口也不平直。因此在使用美工刀时,刀片不宜抽出过长,裁切时用力一定要轻,尤其是第一刀非常重要。如果用力过猛,刀片变弯,裁切的刀痕不直,即使后面几刀用力再轻、再注意,也很难将刀口修复平直。与美工刀不同的是,马蹄刀刀片厚实,即使再用力也不会使刀片变形,只要掌握得好,不会产生跑刀、偏刀现象,裁切出的刀口整齐平直。比起美工刀,马蹄刀的确更稳定可靠。
直尺又称裁尺或戒尺,是裁切纸张用的尺子。传统的直尺多用楠木、杉木等做尺心,两边镶上毛竹条并刨平、刨直。无论什么材料做的直尺都需要平而直。直尺的宽窄、厚薄、长短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通常我们把直尺按长短分为四种型号:一号直尺长40厘米,宽4~5厘米,厚1厘米,主要用来裁切小尺寸的纸张,如木刻水印信笺等;二号直尺长80厘米,宽5~6厘米,厚1.2厘米;三号直尺长155厘米,宽5~6厘米,厚2厘米左右,主要用来裁切四尺的纸张;四号直尺长250厘米,宽6厘米,厚1.5~2厘米,主要用来裁切六尺及尺八屏的加工纸。有了这几种规格的直尺,裁切信笺、册页、五尺或六尺的加工纸都够使用了。直尺在业内被称为“师傅”,如果“师傅”不平直,即使刀功再好也裁切不出又直又平的刀口,因此对它的保护尤为重要,使用后要垂直悬挂,避免受压受潮而弯曲变形。
我们现在大多使用由经机器加工的杉木条及各种杂树木条制作而成的直尺,也不再镶毛竹条。买回材料后,请有经验的木工师傅刨平校直,再在直尺的一头打上洞眼,便于垂直悬挂,同时在两个直边打上蜡,再磨光,以在裁切时方便刀片的走动。每隔一段时间,还要请木工师傅来校尺。
垫板又称垫纸板,也称垫刀板,用于裁切时垫纸,防止在裁切过程中刀片划伤工作台,同时也起到保护刀锋的作用。我们多用三合板、五合板和纤维板的长条来制作垫板。垫板的宽度一般在15~20厘米,长度要比被裁切的纸张长20厘米左右,也就是说两头要伸出10多厘米,以便在裁切时能看到垫板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确定直尺的摆放,而且垫板与直尺的位置要保持一致,才能下刀裁切。对于小尺寸纸张的裁切,现在市场上有一种用PVC材料做的自愈切割垫,品质较为优良,自我恢复能力佳,裁切后不留痕迹,复切也不受影响,而且切割垫上印有网格,方便量取尺寸,不反光、不打滑,能保护刀片,经久耐用。但是这种切割垫虽有大小,但多为长方形,不适用于长尺寸纸张的裁切,故仅在裁切木刻水印信笺中使用较多。
油纸又称隔糊,多用一层或两层刷过桐油的牛皮纸制作,也有用涂刷油漆后的牛皮纸制作的。油纸的作用是把要上墙干燥、挣平的纸张与小棕刷配合,顺着沿边四周拍上糨糊,做上墙前的准备工作。油纸具有不怕水、隔潮气、薄、柔软而又结实等特点,拍边上浆十分干净、整洁,不会在浆口造成糨糊堆积,弄脏纸张其他地方,是局部直线上浆的好工具。油纸在不断沿边移动拍浆时要用手拿,所以油纸的面积不需要很大,一般长30~40厘米、宽15~25厘米就可以。每次使用油纸后,要去除残浆,连同小棕刷一起清洗干净,用干布擦干后用夹子夹好,吊起来放在通风处晾干,以备下次再用。
现在很多人已不再使用传统的油纸上浆,而是用塑料薄片来替代,也具有同样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都已不用油纸及塑料薄片,改用玻璃杯与毛笔配合的上浆方法:把调好的糨糊装在玻璃杯里,用毛笔蘸上糨糊,直接涂在要上墙的纸边周围。这种方法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而且更干净、快捷、方便。
筛网也称筛子,在传统加工纸制作中,主要用来过筛各种原料的杂质及较粗的颗粒。它还有其他用途,如筛生虫的面粉、在淘洗面筋时过滤面筋、在调糨糊时过滤没有溶解的糨糊颗粒等。筛网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在圆形桶状的竹木片下绷上塑料丝网制成的筛网。这种筛网普遍尺寸较大,直径约26~30厘米,高度约10~12厘米,网孔一般只有一两种且没有明确的目数(目数是指单位面积的丝网所具有的网孔数目,单位是孔/平方厘米或线/厘米。目数越大,网孔越小,丝网越密;目数越小,网孔越大,丝网越稀疏。工作中,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不同目数的筛网),价格比较便宜,在农贸市场及篾匠铺都可以买到。这种筛网虽然轻,但不耐用,因为过滤面筋或糨糊后,要把粘在筛网上的颗粒清理干净,只能把筛网反过来在硬物上磕碰,使粘在网眼上的面筋及残浆掉落,才能进一步清洗网孔,在磕碰中很容易损坏。一旦丝网脱离了筛身,筛网便不能再使用了。再者,丝网是塑料制品,怕水烫,也不耐用。
另一种是不锈钢筛网(图2.6),它是由不锈钢片压制不锈钢丝网而成的。这种筛网较小,直径约24~28厘米,高度约5~8厘米,网孔大都比较规范,在筛身都标有目数,主要用于筛料及过滤。这种不锈钢筛网一般在筛网店可以买到,虽然价格较贵,但是坚固耐用,不怕水烫,是笔者制作传统加工纸时必不可少的工具。不锈钢筛网在过滤面筋或糨糊后都应翻过来磕去残留物,把网孔及筛身清理干净,放在通风处晾干,以备下次使用。
图2.6 不锈钢筛网
砑石(图2.7)用于在制作传统加工纸时对纸张进行砑磨,起砑光作用,也是制作砑花笺的工具。在做册页时也用它对折后的册页纸进行砑实、砑平,使整本册页更加齐整。
图2.7 砑石
砑石一般选用石质坚细、表面光滑的鹅卵石加工而成,也可用坚细的玉石磨制,大小以适手为宜。鹅卵石在砂石场、花鸟市场、河滩随处可见,用来做砑石时应按需要加以选择。在挑选石头时,若用来做砑磨纸张的砑石,以表面宽广为好,这样在使用中与纸张接触面大,砑磨起来会更省力些。而做砑花的石头则要小些,选用扁平且较圆的石头比较好。刚选回来的石头是不能马上使用的,虽看似表面光滑,但仍较为粗糙,需要进一步打磨后才可使用。具体方法是:用细的铁砂纸打磨石头表面,直至光滑,然后在纸上试砑,以不刮纸、不损坏纸张为佳。最好将砑石的每个面都进行打磨,避免使用中拿错方向而损坏纸张。打磨好后,再用川蜡打磨四周,用干布使劲摩擦,使砑石表面更加光滑,这样用起来更加放心。
笔者使用的砑石是从搪瓷厂要来的鹅卵石。在加工搪瓷制品时,要用鹅卵石来滚磨冲压出来的铁皮刺口,长时间滚磨后,鹅卵石的表面变得十分光滑,而且大小都有,拿回来就可以使用,非常方便。
晾纸杆的作用是在染纸时把很多单张纸粘在晾纸杆上进行拖色、晾干,拖胶矾纸时也会用到。晾纸杆的材料要轻而直,这样在拖纸时纸张会比较平整,在拖染时纸张能均匀地接触色水,拖染会更顺畅。在晾纸架上要晾众多的色纸或胶矾纸,且拖色、拖胶矾后纸张会变湿加重,晾纸杆轻,就不至于在晾纸时对晾纸架产生过多的压力而使晾纸架变弯。如果晾纸架受压变形,晾纸时纸张就不能垂直。若有风,会使纸张来回摆动,相互粘连,处理起来十分麻烦。因此,晾纸杆多用较轻的杉木条制作,杉木条的尺寸宽约2.5厘米、厚约1~1.2厘米,以表面平整为好。晾纸杆的长度根据实际染纸的尺寸而定,一般要比纸张的宽度长20~25厘米。以四尺纸为例,四尺纸的宽度为70厘米,晾纸杆的长度应在90~95厘米,这样在粘纸、拖染后,放在晾纸架上还有一定的调整空间,便于手动操作。纸张干燥下纸后应清除粘纸时的残留物,以使再次粘纸时不受影响。使用晾纸杆后,要放在通风处,不能放在潮湿处,因长期用糨糊粘纸,会在晾纸杆上留下糨糊,一旦受潮,会发生霉变。
挑纸杆是在台染、刷色时辅助掀纸使用的圆木杆。在掀纸过程中,当单张湿纸掀起一半时,将挑纸杆插入中间辅助掀起尾部,这样能分担湿纸的重量,防止湿纸承受不住拉力而断开。在整张纸的台染过程中,我们都经常使用这种手法,使纸张一张张安全掀起。挑纸杆多用较轻的杉木制作,直径3.5~4厘米,长度90~95厘米(针对四尺纸而言)。现在有的人用PVC穿线管来替代杉木挑纸杆,它重量轻且平直,手持十分方便,使用起来也很可靠。只是它的表面过于光滑,在挑掀湿纸时会粘吸管面,不易分离,因此在使用前要用报纸将它包裹起来,方便使用。
起子又称竹起子,是从墙上下纸的工具,也是平时用于裁切单张纸时的竹刀。在制作册页时,如发现有粘连的页面,也可用它把页面起开。起子一般选用较厚的竹条来制作。制作方法是:把竹条剖成宽度约2厘米、长度为30~45厘米后,在竹节处(竹节处做起子的头部)锯断,然后开始加工。加工时从起子的手持部分(后部)开始,先用刀刮去竹刺,把手持部分削成手柄形,再打磨一下,以不刺手、握拿方便为好。然后削竹起子的头部(只削竹黄,不削竹青),使头部越削越薄,靠近竹起子头部10多厘米时要更薄,使两边犹如刀锋。竹起子头部的竹节处比较难削,可用砂纸打磨成半圆形,直至锋利。再用砂纸把竹起子全身打磨一遍,直到不刺手。最后,在竹起子的尾部打上孔眼,方便穿绳悬挂。这样,竹起子就制作完成了。之所以要用竹节处做竹起子的头部,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竹起子的头部比较薄而且使用率高,易损坏,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开裂,如果再强行使用,会损伤纸张。用竹节处做竹起子的头部虽然加工困难,但比较耐用,也不会轻易开裂。
现在有一种起子是用牛角材料(图2.8)制成的,它的长度为28~30厘米、宽为1.5~2厘米,比起竹子要坚固耐用许多,很是实用。
图2.8 牛角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