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楼读]
公父文伯请南宫敬叔吃酒席,邀露睹父做客。席上的主菜是甲鱼,个头很小,露睹父很不高兴。请吃甲鱼的时候,他说了一句:“等甲鱼长大了再来吃。”便起身走了。
文伯的母亲知道以后,很生儿子的气,道:“你死去的老子说过,祭祀时应该敬奉‘尸’,酒席上应该敬奉上座的贵宾。甲鱼有多矜贵?为什么不办得丰盛些?使得客人生气。”于是将文伯赶出了家门。
过了五天,鲁国的大夫们来向老太太求情,她才让文伯回家。
[念楼曰]
客嫌酒菜是恶客,历来对露睹父的看法都不好。“等甲鱼长大了再来吃”,悻悻然的态度也太现形,殊少大夫的风度。
但转念一想,吊起人的胃口来,又不让他满足,也是相当缺德的。不只在厨房中炒得一片锅瓢响,还事先广为告知,会精心采办食材,邀请名厨主勺,吊足了大家的胃口,结果端上来一盆清汤寡水,几块碎皮烂肉还不知是不是甲鱼,也难怪使人生气。
《随园食单.带骨甲鱼》云:“甲鱼宜小不宜大,俗号童子脚鱼才嫩。”长沙也有“马蹄脚鱼四两鸡”之说。那么文伯家厨子选材原不错,若能如随园在山东杨参将家席上所见,“一客之前以小盘献一甲鱼”就好了。
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以露睹父为客.羞鳖焉.小.睹父怒.相延食鳖.辞曰.将使鳖长而后食之.遂出.文伯之母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曰.祭养尸.飨养上宾.鳖于何有.而使夫人怒也.遂逐之.五日.鲁大夫辞而复之.
[学其短]
◎本文录自《国语.鲁语下》。《国语》与《左传》同叙春秋史事,不同的是《国语》按国别、多记言,作者据说也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公父文伯、南宫敬叔和露睹父,都是鲁国的大夫。
◎尸,祭祀时代表先人受祭的人,可以是活人,也可以是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