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楼读]
孟子道:“人民是首先应当尊重的,国家是第二位要尊重的,至于统治者个人,比较起来,就不那么特别需要尊重了。
“必须得到人民的信任,才适合当最高的统治者;而只要得到最高统治者的信任,便可以当诸侯;只要得到诸侯的信任,就可以当官吏。最高统治者的重要性尚不及国家的重要性,更何况诸侯和官吏呢?
“所以,如果诸侯的行为危害了国家,便应该换掉他。如果人民做了贡献,尽了义务,而国政不修,灾祸频仍,便应该改变国家的最高统治。”
[念楼曰]
在1914年北京第一公园中央公园(现在的中山公园)挂牌以前,社稷坛的名和实都还存在着,就在天安门旁边。辛亥革命以前,这里更是国家的象征、统治权力的象征。崇祯皇帝宁死不离京,恪遵“君死社稷”的古训,便赢得了不少尊敬;而后来的亡国之君,做了日本的干儿子,又向联共(布)呈交入党申请书(结果自然不批准),便只能令人瞧不起了。
孟子所说的“民为贵”,可能不包括奴隶和贱民。“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至少也是陈相及其弟辛这样的“氓”(民)才合格。即使这样,也就尽可以使人羡慕的了。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学其短]
◎本文录自《孟子.尽心下》。
◎社,土神;稷,谷神。古时均设坛庙祭祀,是国家的象征。
◎牺牲,宰杀来祭祀神祇的牲畜。
◎粢盛,装在祭器中祭祀神祇的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