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楼读]
孟子见齐宣王时,对宣王道:“假如大王的臣民中,有人要到楚国去,行前拜托朋友照顾家小。等到他回来,却见到妻儿在挨饿受冻。大王认为他对这位朋友该怎么办?”
宣王答道:“马上绝交,不要这样的朋友。”
又问:“管人的头头管不了手下的人,该怎么办?”
宣王答道:“撤他的职,停止他的工作。”
又问:“整个国家的政治腐败,社会混乱,又该怎么办?”
这一下宣王尴尬起来了。他望望这边,望望那边,支支吾吾把话题扯开了。
[念楼曰]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开头就说: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
“道既通”,就是学问已经很好。至少语言文字的功夫是上乘的,逻辑严密,词锋犀利,本文就是好例,请他当个“士师”应可胜任。为何“不能用”呢?恐怕正是词锋太犀利,弄得“王顾左右”下不来台的缘故。《四书集注》本卷首引宋儒之言曰:
孟子有些英气。才有英气,便有圭角。英气甚害事。
孟子称“亚圣”,说话作文带英气有圭角,还“不能用”,这大概就是古代东方的政治和文化。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学其短]
◎本文录自《孟子.梁惠王下》。《孟子》为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共七篇(各篇又分为上下),篇以下分章(本书统一称篇)。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地(今山东邹城)人。
◎齐宣王,齐国国君,公元前319至前301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