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楼读]
孔子居留卫国时,有一次在击磬作乐,一个背草包的人从门前过,正好听见了清亮的磬声。
“听这敲磬的声音,是有心要别人欣赏的吧。”背草包的人说道,“把这磬敲得当当响,好像在说‘没人知道我呀,没人知道我呀’!岂不有些可鄙吗?
“没人知道自己,也就罢了,何必如此使劲地去求呢?不是有两句这样的歌谣:
河水深,过河不怕打湿身;河水干,扎起裤脚走浅滩。
“也不看看现在是一河什么样的水,就值得你这样舍生忘命地想去投入吗?”
“他也太武断了,”孔子听到这些话之后说道,“不过,若要我去说服他,只怕也难呢。”
[念楼曰]
《论语》记载了门人弟子对孔子的许多称颂,也记载了持不同意见者对孔子的不少批评,并未削而不录。
孔子当时已有很高的声望。“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对他够崇拜的了。但崇拜者多是弟子门人,孔子仍只是导师而非领袖,没有被戴上“纸糊的假冠”,谁都碰不得。背草包的讲他几句亦无妨,这是孔子的一大优点。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学其短]
◎本文录自《论语.宪问》。
◎“深则厉,浅则揭”是《诗经.国风.匏有苦叶》中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