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 【 立法目的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法。
第二条
【
调整对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
平等主体
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13/3/1 12/4/三1 08/3/1 06/3/1]
[
真题演练
]兹有四个事例:①张某驾车违章发生交通事故致搭车的李某残疾;②唐某参加王某组织的自助登山活动因雪崩死亡;③吴某与人打赌举重物因用力过猛致残;④何某心情不好邀好友郑某喝酒,郑某畅饮后驾车撞树致死。根据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和民法有关规定,下列哪一观点可以成立?[13/3/1]
A.①张某与李某未形成民事法律关系合意,如让张某承担赔偿责任,是惩善扬恶,显属不当
B.②唐某应自担风险,如让王某承担赔偿责任,有违公平
C.③吴某有完整意思能力,其自担损失,是非清楚
D.④何某虽有召集但未劝酒,无需承担责任,方能兼顾法理与情理
第三条 【 平等原则 】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第四条 【 自愿 、 公平 、 等价有偿 、 诚实信用原则 】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五条 【 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 】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六条 【 合法原则 】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
第七条 【 公序良俗原则 】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第八条 【 空间效力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本法关于公民的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