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国家级新区的战略定位

国家级新区是在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历史形势下,经国务院批准而设立的承担着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其由提出到蓬勃发展,目前已形成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的区位设计(区域分布表现为8个在东部,2个在中部,6个在西部,3个在东北)。国家级新区的设立与治理过程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开发;产城融合、宜居宜业;节约集约、集聚发展;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等基本原则,突出体现了落实国家重大改革发展任务和创新体制机制的试验示范作用。

一、目标特定

所谓国家高新区,是指国务院在不改变既有的行政区划前提下,在一定区域内确定的、实行特殊优惠政策、依靠我国自己的科技力量,促进高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对于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的“科技特区”。 国家级新区作为经济社会全面整合创新发展的龙头示范区域,绝不仅限于经济先发优势,必须进行社会治理体系的全面创新,方能促成综合发展的领先效应。 就新区的设定目标与实施进程来看,各新区除具备共性目标内核外,还具有其特殊性发展目标以体现不同新区的发展战略。国家级新区的设立与分布是所在地方政府根据本地资源与发展需求所提出的区划构想,并经国家科学研究和部署而作出的国家经济发展决定,从国务院对各新区的批复文件可见,在发展目标上各新区具有共性,即以“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以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为引领,着力推动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总体目标。但是就各新区的区域特征和发展特色,各新区又各自承担着自己所具有的特殊使命。根据我国当前所设立的19个国家级新区的批复文件,各新区特殊性发展目标梳理如下:

表3-1 我国各个国家级新区的发展目标

续表

续表

二、功能特定

从国家级新区的具体要求和目标意图来看,无论是最早设立的上海浦东新区,还是2017年所获批和筹建的河北雄安新区,每个国家级新区的设立与发展都有其自身具体明确的目标。通过分析以上表3-1可以清楚地发现,已获批的19个国家级新区在共性目标的基础上,都有其各自的个性目标,其主要是基于不同国家级新区的批复设立的需求各异。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导向

各个新区的设立时间不同,其所追求的目标亦不相同。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不尽相同,我国区域经济布局经历了“由南向北”“从东向西”的发展过程,新区设立也是根据这一经济发展走向而发展,由于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而设立相应的新区以起到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如“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的设立体现了我国早期沿东部沿海地区由南向北的开放路径,而两江新区、兰州新区、长春新区的获批则呼应了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从‘东部崛起’‘向西开放’再到‘四大板块均衡发展’的政策转向”。

可以说,各个新区的设立都是在国家发展政策调整的大背景下进行的,都承担着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和改革目标。各个新区在“促进全国(区域)改革与开放、特色产业聚集、新型城市增长极、辐射城市群”等国家级新区发展目标的共同内核的基础上,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区域发展使命。就浦东新区而言,其作为我国“四个中心”建设的核心区,以发展国际化贸易为重心,同时兼顾我国经济发展的引导使命,推动长三角地区的经贸往来和国际化经贸程度,除此之外,浦东新区的设立是在深圳经济特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探索,也可以看作“经济特区”发展模式在中国内陆的一种延续。当然,就其他新区而言,也有其不同使命。再如,南京江北新区,其作为“三区一平台”的发展定位涵盖了经济提升、区域发展、制度创新等多个维度,肩负着区域增长极、辐射城市群并推动经济带建设等国家经济战略重任。具体来看,江北新区作为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平台,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承担着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区等探索创新任务。其于实践中生成的产业与人口集聚的双重效应,决定了江北新区必然以经济充分发展与社会良善治理为愿景,必须致力于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社会治理工作这一重要的内涵式要素, 进而对江苏地区,乃至长三角地区促进产业发展、自主创新、新型城镇化等目标产生良性互动作用,助推实现新区由单一经济驱动向综合战略载体的历史转型。

(二)区位条件

各个新区的区域条件决定了新区市域发展的价值目标与建设定位。例如,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作为中国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依托临港工业、物流、渔业和旅游等产业支柱,形成具有现代海洋经济特色的开放经济体系;兰州新区依托新材料、装备制造、临空加工制造等产业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纵深发展,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研发转型;南沙新区主要致力于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的示范区域;贵安新区则通过打造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制造业基地,辅以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旅游休闲开发区,来探索一套欠发达区域后发赶超的路子。

综上而言,各新区的设立与发展除具备共性的目标内核外,由于所处历史时期、国家发展政策以及地方优势资源与特殊性等因素的影响,各新区呈现出不同的、特殊性的局部发展目标。 0xnA0a9f9UQL0A7gbzCY4leg1Y3mlEc+x1JMe7v6c5Lf+CTPH2G0AUOef9V2WD4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