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功能障碍是指脑、脊髓或者自主神经损伤致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大便失禁。
B.10 排便功能障碍(大便失禁)分度
a)重度大便不能控制,肛门括约肌收缩力很弱或者丧失,肛门括约肌收缩反射很弱或者消失,肛门注水法测定直肠内压<20cmH2O;
b)轻度稀便不能控制,肛门括约肌收缩力较弱,肛门括约肌收缩反射较弱,肛门注水法测定直肠内压20cmH2O~30cmH2O。
注:此处排便功能障碍是指脑、脊髓或者自主神经损伤致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大便失禁。而肛门或者直肠损伤既可以遗留大便失禁,也可以遗留排便困难,应依据相应条款评定致残程度等级。
【伤残等级评定要点】
1.有引起大便失禁的病理基础,如肛门括约肌损伤或失神经支配,引起对稀便和排气不能控制;耻骨直肠肌失神经支配,引起硬粪不能控制。
2.电生理检查提示支配肛门括约肌的神经功能异常。
3.肛门失禁分度应参照《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附录B.10 排便功能障碍(大便失禁)分度。
4.鉴定时机:伤后180日。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
肛门失禁,是指粪便及气体不能随意控制,不自主地流出肛门外,为排便功能紊乱的一种症状,亦称大便失禁。由于外伤损伤了肛管直肠环,使括约肌失去了括约功能而致大便失禁。
在常见的肛管直肠手术后并发肛门失禁的病人中,有些病例症状较轻,诉腹泻时稀便不能控制,有些病人主诉会阴部常有黏液和粪便沾染。也有主诉粪便不能随意控制,或夜间不能控制。也有在排气时有漏粪等不同程度的失控表现。
B.10 排便功能障碍(大便失禁)分度
a)重度大便不能控制,肛门括约肌收缩力很弱或者丧失,肛门括约肌收缩反射很弱或者消失,肛门注水法测定直肠内压<20cmH 2 O;
b)轻度稀便不能控制,肛门括约肌收缩力较弱,肛门括约肌收缩反射较弱,肛门注水法测定直肠内压20cmH 2 O~30cmH 2 O。
注:此处排便功能障碍是指脑、脊髓或者自主神经损伤致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大便失禁。而肛门或者直肠损伤既可以遗留大便失禁,也可以遗留排便困难,应依据相应条款评定致残程度等级。
【伤残等级评定要点】
1.直肠、肛门损伤,要有原始病历记录,其中包括病历记录、手术记录、病理报告等。
2.肛门检查提示肛门括约肌松弛,并且有大便失禁的症状。
3.肛门失禁分度应参照《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附录B.10 排便功能障碍(大便失禁)分度。
4.鉴定时机:伤后180日。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
结肠造口是指因交通事故造成会阴部软组织损伤后瘢痕愈合,挛缩的瘢痕致使肛门闭锁,无法手术再造肛门,行结肠在腹壁开口,以便排除粪便。
结肠造口可分为临时性造口和永久性造口。本标准定残的结肠造口为永久性造口。如通过整形手术能够再造肛门,临时性结肠造口,不能以本标准定残。
【伤残等级评定要点】
1.有会阴软组织外伤史,损伤瘢痕愈合造成肛门闭锁。要有病历资料证实,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历、手术记录等。
2.已行结肠造口手术。
3.体格检查:会阴部瘢痕挛缩,肛门闭锁,腹壁有结肠造口。
4.鉴定时机:伤后180日。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
肛管狭窄是指因交通事故造成会阴部肛管周围的软组织损伤,损伤瘢痕愈合后发生挛缩,限制肛管的扩张,造成肛管狭窄。
【伤残等级评定要点】
1.有会阴外伤史,损伤后逐渐出现排便困难等症状。要有病历资料证实,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历、手术记录等。
2.体格检查:手指检查肛门或肛管发现窄小,有时只能伸入小手指尖,有时摸到坚硬的纤维带,或环形狭窄。
3.必要时作B超检查,了解肛管周围软组织的瘢痕情况。
4.鉴定时机:伤后120日。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