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牧宇: 近日,“炫富挑战”火遍国内外社交网络,大部分人用从车上摔跤在地的姿态发一张照片,摔跤的同时,身上值钱的东西都会掉落出来。许多网友纷纷加入这个挑战。有炫玩具的,有炫化妆品的,还有炫作业的。有人评论道,“炫富”原本是一个能让人恨得咬牙切齿的敏感话题,但“扑街炫富”最有趣的地方在于,网友用自嘲很好地化解了这种敏感,并将这个“家里有矿”才能玩的富豪游戏,变成一种幽默的自我表达方式,它甚至成为各行各业寻求职业认同、不同社会阶层互相共情的网络空间。
我很好奇,您怎么看待扑街文化的流行呢?
杜骏飞: 扑街,如今算是一种行为艺术,这大概是造词的前人没想到的。
查字典发现,中文的俗语里原有“仆街”之语,意思是“路倒尸”,后来演变成诅咒骂人的名词,大致可解作“该死、浑蛋”之义。再往前推究,仆街这个词含“暴尸街头”的意思,其来源或跟清兵屠城有关。
“仆街”何时成了“扑街”,我一时弄不清楚。不过,从动词词义辨析,“扑”字的内涵要丰富得多。“仆”只是跌倒,“扑”却兼有与人相搏之义(“相扑”用的便是此义),所以称“扑街”,无形中多了几分“进取心”。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写道:“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其中,“闾阎扑地”是说里巷遍地,形容房屋众多、市集繁华。你看,这里的“扑”已然有铺陈赞许的味道了。大概也因此,“扑街”才可以从卑贱扑倒的不堪之貌,转而用来指称一种自发扑街、自我张扬的游戏。
作为一种“自指着面具而前行”[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式的艺术,扑街者扑而自拍,究其根本,扑的不是街,而是那些五花八门的生存道具。借由他们最宝贵或最看重之物,张扬自我的存在,检点人生的利弊,从幽默戏谑到文化宣示,再到各行各业各色人模仿的精神游戏,个中意味,一言难尽。
要言之,扑街的符号意义随扑街物品而定,虽然其类型复杂而多元,但若观察那些广为流传的现成示例,则确乎都是以阐释职业认同、抒发人生情志为主题。
于是,我们可以为“扑街艺术”设置身份模板了。譬如,土豪总要扑在钱上,猛人总要扑在刀上,官员总要扑在印章上。极客要扑芯片,吃货要扑盛宴,五陵年少扑鲜衣怒马,贩夫走卒扑竹头木屑。至于读书人,年轻的尚需扑期刊论文于桌,岁数大的恐会戴几本著作于顶。
仔细研究了一下各色扑街图景后,我有个发现:林林总总的拜物图中,那些人生道具固然都铺陈在身体四周,但居何方位,却似乎全无讲究。我因之有个设想,人扑街之前不妨三思而行,也就是先列3个菜单再扑街:
1)你这一生、半生或前小半生,是被哪些事物占据、压迫的?无妨写出一二三来。
2)你过往的贡献,那些可能成为你人生荣耀之业绩,或是将被写于墓碑与悼词中的事迹。无妨写出甲乙丙来。
3)你自己的追求,那些曾是梦想的初心,你灵魂深处想要却时常被生活遮蔽的东西。也无妨写出ABC来。
想好了?那好,现在去扑街吧,五体投地,你一生之物亦伴随灵魂委地——那些占据、压迫你之物,扑街时当如泥土洒落在你身上;那些让你自豪、荣耀之物,当如桂冠放置在你头顶;那些你真正梦寐以求之物,当如星河般远离你前伸的手臂。
你将得以领略人生的况味,你将坦然、欣然,充实、空虚,得以断除尘世的无明。
2018年10月19日问答,杜课6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