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工并非妇人卫生会的教育对象,但有些医生在关于经期调养的讲座文稿中提到了这一群体。
长期在经期剧烈活动、大量消耗体力易引发阴道炎、子宫炎等生殖器疾病。因而在工厂等不允许在经期请假休息的地方工作的妇人,往往会患上生殖器和其他器官的疾病。
这篇文稿发表于1910年,而《工厂法》正是在次年颁布的,可见在这一时期,女工的恶劣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但由于工业化的迅猛发展,情况持续恶化。《工厂法》在颁布5年后正式生效,但相关法条设置了许多附带条件,着实不算完善。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社会主义者为揭发女工处境写就的纪实作品相继问世,细井和喜藏的畅销书《女工哀史》便是其中之一。此书发行于大正末期,深刻描写了全然没有考虑到经血处置问题的劳动环境。
工厂宿舍很是注重所谓的精神修养,反复教育女工要孝顺父母,要为国家努力工作,对卫生也颇为讲究,但他们所谓的“卫生”仅限于餐前的强制洗手,对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与卫生需求全无关心。而女工们从小就离开了母亲的怀抱,无人照看,也不知来月经时该如何应对,因此埋下病根。
工厂对上班期间的如厕次数做了严格的限制,因此女工们无法随意更换置入阴道的脱脂棉。
如果《妇人卫生杂志》没有在大正末年(1926年)停刊,女工倒也有可能被纳入受众群体。因为在之后的战时体制下,政府更重视“多生多育”而非“甄选母体”,并要求女性兼顾劳动与生育。旨在“保护女工母性”的月经假运动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大潮之下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
扯远了,还是先说回明治时代吧。
一位17岁时(1909年)迎来初潮的前女工在口述记录中提到,她来月经时习惯将两个脱脂棉球(芯子是布球,外侧以脱脂棉包裹)分别置入阴道的深处和浅处。本以为这么做的只有自己,谁知某一天去澡堂时,她竟发现排水口的金属网处有好几个类似的脱脂棉球。
《妇人卫生杂志》对“经期洗澡”持反对意见,但女工们洗澡是为了冲去劳动期间出的汗,保持自身的清洁。
这位女工有时会忘记取出阴道中的脱脂棉球,导致高烧和阴道渗脓。后来她听从一位前辈女工的建议,用水将阴道深处冲洗干净,病自然而然就好了。正如医生们所说,“将脱脂棉置入阴道”确实有可能引发上述问题,不过有些女性能用“土办法”治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