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权修

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军队不能没有统帅;土地广阔,田野不能没有官吏;百姓众多,官府不能没有长官;掌握着百姓的命运,朝廷不能没有政治制度。土地广阔但国家贫穷,是因为田野没有得到开垦;百姓众多但军队软弱,是因为百姓没有从国家得到应有的鼓励。所以,对工商业等末业不加以禁止,田野就不会得到开垦;赏罚不守信,百姓就不会受到鼓励。田野没有开垦,百姓没有受到鼓励,对外就不能抵御敌人,对内就不能坚守国土。所以说,空有万辆兵车的名号,却没有千辆兵车的实际效用,想要国家的权势不被削弱,那是不可能的。

土地开垦了但国家仍然贫穷,是因为君主的车船装饰得过于华丽、亭台楼阁修建得太多;赏罚确实守信但军队仍然软弱,是因为轻易地征调百姓、使百姓过于劳累。车船装饰华丽、亭台楼阁众多,那么赋税就会繁重;轻易地征调百姓、使百姓劳累,那么民力就会耗尽。赋税繁重,百姓就会怨恨君主;民力耗尽,政令就无法推行。百姓怨恨君主,政令无法推行,却想让敌人不图谋自己,那是不可能的。

想要治理天下的人,一定要慎重地使用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一定要慎重地使用自己的百姓;想要治理好百姓的人,一定要慎重地使用百姓的力量。没有办法养活百姓,百姓就会离去而无法阻止;没有办法治理百姓,百姓即使留下来也无法驱使。远方的人来了而不离开,是因为有办法养活他们;百姓众多而能够团结一致,是因为有办法治理他们。看到百姓做得对的地方,喜悦之情要有实际的奖赏来体现;看到百姓做得不对的地方,厌恶之情要有相应的刑罚来惩处。在自己所见的事情上赏罚守信,即使是自己没有看到的事情,百姓难道还敢胡作非为吗?看到百姓做得对的地方,喜悦之情没有实际的奖赏来体现;看到百姓做得不对的地方,厌恶之情没有相应的刑罚来惩处。在自己所见的事情上赏罚不守信,却想让自己没有看到的事情得到治理,那是不可能的。深厚的爱护和利益足以使百姓亲近君主,明智和礼法足以教化百姓。君主自己以身作则,审定规章制度来防范百姓,在乡里设置教师来教导百姓。然后用法律政令来约束他们,用奖赏来鼓励他们,用刑罚来威慑他们。所以百姓都乐于做好事,那么暴乱的行为就没有机会出现了。

土地生产财富是有季节限制的,百姓使用劳力也会有疲倦的时候,而君主的欲望却是无穷无尽的。用有季节限制的生产和百姓疲倦的劳力,来供养欲望无穷的君主,如果没有一定的节制,那么君主和百姓之间就会互相怨恨。因此就会出现臣子杀死君主、儿子杀死父亲的情况。所以,从百姓那里索取要有一定的限度,使用财力也要有节制,国家即使小也必定会安定;从百姓那里索取没有限度,使用财力没有节制,国家即使大也必定会危险。土地没有开垦的,就不算是自己的土地;百姓没有得到治理的,就不算是自己的百姓。凡是治理百姓的人,要根据百姓所积蓄的多少来供给他们食物,这是不能不慎重考虑的。积蓄多的人食物就多,积蓄少的人食物就少,没有积蓄的人就没有食物。如果有积蓄却没有食物供给,百姓就会背离君主;有积蓄多但食物少的情况,百姓就不会尽力劳作;有积蓄少但食物多的情况,百姓就会多欺诈行为;有没有积蓄却白白吃饭的情况,百姓就会抱有侥幸心理。所以,百姓背离君主、不尽力劳作、多欺诈行为、抱有侥幸心理,这样做事就不会成功,面对敌人也不能为国家效力。所以说:考察人的才能授予官职,按照等级赐予俸禄,这是治理百姓的关键。

田野和市场会争夺劳动力,家庭和官府会争夺财物,货币和粮食会互相影响价格,乡里和朝廷会在治理上相互冲突。所以,田野中不积聚杂草,是因为把农业生产放在首位;官府中不积聚过多的财物,是因为把财物藏在百姓手中;市场上没有杂乱的店铺,是因为百姓家用富足;朝廷中不聚集过多的人,是因为让乡里分担治理的职责。所以,田野中不积聚杂草,官府中不积聚过多的财物,市场上没有杂乱的店铺,朝廷中不聚集过多的人,这是治理的最高境界。人的性情没有什么不同,所以百姓的情况是可以掌握和控制的。了解百姓的喜好和厌恶,那么他们的长处和短处就可以知道了;观察他们的交往,那么他们是贤能还是不肖就可以考察出来了。这两个方面都能做到,那么百姓的才能就可以得到任用,官职也可以合理设置了。

土地的守护在于城池,城池的守护在于军队,军队的守护在于百姓,百姓的守护在于粮食。所以,土地不开垦,城池就不坚固。自身都不能治理好,怎么能治理别人呢?人都不能治理好,怎么能治理家庭呢?家庭都不能治理好,怎么能治理乡里呢?乡里都不能治理好,怎么能治理国家呢?国家都不能治理好,怎么能治理天下呢?天下,是国家的根本;国家,是乡里的根本;乡里,是家庭的根本;家庭,是个人的根本;个人,是自身修养的根本;自身修养,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所以,君主不重视农业生产,对工商业等末业就不会加以禁止;不禁止末业,百姓就会忽视农时农事而轻视土地的利益;轻视土地的利益却想让田野得到开垦、粮仓得到充实,那是不可能的。

商人在朝廷中掌权,财货就会流向权贵;妇女参与政事,赏罚就不会守信;男女没有界限,百姓就会没有廉耻之心。财货流向权贵,赏罚不守信,百姓没有廉耻之心,却想让百姓在国家危难时安于患难,让士兵为气节而死,那是不可能的。朝廷不严肃,贵贱不分明,长幼无秩序,规章制度不明确,服饰没有等级差别,上下越轨犯上,却想让百姓尊重君主的政令,那是不可能的。君主喜欢欺诈谋私、互相欺瞒,臣下就会竞相搜刮百姓,使百姓苟且敷衍,那么百姓就会痛恨和埋怨,却想让百姓亲近君主,那是不可能的。拥有土地却不致力于农业生产,统治国家却不能使百姓团结一致,却想让国家宗庙社稷没有危险,那是不可能的。

君主依靠龟甲占卜,喜欢任用巫医,那么鬼神就会频繁地降下灾祸。所以,功业不能建立,名声不能显扬,造成这种祸患的原因有三种:有独自称王而失去民心的,有使百姓贫困卑贱的,有政务繁多而时间不够用的。做一年的打算,没有什么比得上种植五谷;做十年的打算,没有什么比得上种植树木;做终身的打算,没有什么比得上培养人才。种植一次收获一次的,是五谷;种植一次收获十次的,是树木;种植一次收获百次的,是人才。我们如果精心地培育人才,就会像得到神灵的帮助一样,做事如有神助,这才是成就王业的门路。

凡是治理百姓的人,要使男子没有邪恶的行为,女子没有淫乱的事情。男子没有邪恶的行为,是因为教育的作用;女子没有淫乱的事情,是因为训导的结果。教育和训导形成风气,刑罚就可以减少,这是必然的道理。凡是治理百姓的人,都希望百姓行为端正。希望百姓行为端正,那么微小的邪恶就不能不禁止。微小的邪恶,是大邪恶产生的根源。不禁止微小的邪恶,却想让大邪恶不危害国家,那是不可能的。凡是治理百姓的人,都希望百姓遵守礼仪。希望百姓遵守礼仪,那么小的礼仪就不能不谨慎对待。在国家中不重视小的礼仪,却想让百姓实行大的礼仪,那是不可能的。凡是治理百姓的人,都希望百姓有义。希望百姓有义,那么小的义就不能不实行。在国家中不实行小的义,却想让百姓实行大的义,那是不可能的。凡是治理百姓的人,都希望百姓有廉耻之心。希望百姓有廉耻之心,那么小的廉耻就不能不加以整饬。在国家中不整饬小的廉耻,却想让百姓实行大的廉耻,那是不可能的。凡是治理百姓的人,都希望百姓能遵守小的礼仪、实行小的义、整饬小的廉耻、谨慎对待小的耻辱、禁止微小的邪恶,这是治理百姓的方法。百姓能遵守小的礼仪、实行小的义、整饬小的廉耻、谨慎对待小的耻辱、禁止微小的邪恶,这是国家治理的根本。

凡是治理百姓的人,都希望百姓能够被控制。希望百姓能够被控制,那么法律就不能不审慎制定。法律,是用来建立朝廷权威的。要建立朝廷的权威,那么爵位和服饰就不能不看重。把爵位和服饰授予不义的人,百姓就会轻视爵位和服饰;百姓轻视爵位和服饰,君主就得不到尊重;君主得不到尊重,政令就无法推行。法律,是用来使用百姓劳力的。要使用百姓的劳力,那么俸禄和奖赏就不能不优厚。把俸禄和奖赏给予没有功劳的人,百姓就会轻视俸禄和奖赏;百姓轻视俸禄和奖赏,君主就没有办法鼓励百姓;君主没有办法鼓励百姓,政令就无法推行。法律,是用来任用百姓才能的。要任用百姓的才能,那么授予官职就不能不审慎。授予官职不审慎,百姓就会对治理感到疑惑;百姓对治理感到疑惑,治理的情况就不能向上反映;治理的情况不能向上反映,百姓就会怨恨君主;百姓怨恨君主,政令就无法推行。法律,是用来决定百姓生死命运的。决定百姓生死命运,那么刑罚就不能不审慎;刑罚不审慎,就会有偏袒和迁就;有偏袒和迁就,就会杀死无辜的人而赦免有罪的人;杀死无辜的人而赦免有罪的人,国家就难免会出现贼臣。所以,爵位和服饰被轻视、俸禄和奖赏被看轻、百姓对治理感到疑惑、贼臣带头作乱,这就是败坏国家的教化。 OVagX7P9XlUvNmj73U7Mc6BpDXebw+1BZx0R8SAgiKMlL4OrYKzdjIZDPx4/1gL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