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法禁

法制不容人们妄加议论,那么民众就不会相互包庇偏袒;刑罚杀戮绝不宽赦,那么民众就不敢苟且地去做所谓的“善事”(而是真正遵守法律去为善);爵禄不假借(严格按规定授予,而不是随意赐予),那么臣下就不会冒犯君主。这三个方面藏于官府就是法律,施行于国家就会形成习俗,做到了这些,其他方面不费太多力气国家也能治理好。

君主一旦确立了法令准则,那么百官就会遵守法律;君主明确地公布制度,那么臣下就都会符合制度的要求。君主确立的法令准则不统一,那么臣下违背法律而另立个人行事准则的情况必然会增多。因此人们就会各按自己的一套行事,废弃君主的制度而推行自己所认可的东西。所以臣下就会与官府分立法令,而下面的人就会与君主分夺权威,国家的危乱必定从此开始。从前圣明的君王治理民众不是这样,废除君主法制的人,一定要让他背负耻辱;用丰厚的财物广泛施惠来私自亲近民众的人,必须整顿法令让他们自行改正。扰乱国家正常秩序,改变国家常规,随意自行赐予奖赏的行为,这是圣明君王所禁止的。圣明的君王去世后,继承君位的人就衰败了。统治人民却不懂得确立君主权威的原则并把它作为治国的根本,那么大臣们屈身于下面而收买人心的情况必然会增多。君主不能慎重地制定法律作为臣下的准则,那么百姓中另立个人行事准则而一心追逐私利的人必然会很多。

从前圣明的君王治理民众,并不看重他们学识渊博,而是希望他们思想一致来听从法令。《泰誓》说:“商纣王有臣子亿万人,也就有亿万条心;周武王有臣子三千人却只有一条心。”所以商纣王因为有亿万条心而灭亡,周武王因为有一条心而生存。所以拥有国家的君主,如果不能使人心相同,统一国家的权威,整齐士人的心志,将君主的治理措施贯彻下去作为下面遵循的法则,那么即使拥有广阔的土地和众多的百姓,还是不能使国家安定。君主丧失了治国之道,那么大臣们就会相互勾结,在国内互相推举来扩大权势,小臣们也必定会追逐利益而相互攀附。所以全国的士人都结成私党,把施行公道变成了个人的恩惠,在朝廷上就相互在君主面前推荐,在民间就相互吹捧赞誉,各自方便自身而忘记了国家;他们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聚集党徒形成团伙来树立威势,对上蒙蔽君主,对下搜刮百姓,这些都是削弱君主、扰乱国家的做法,所以国家就会陷入危险。

扰乱国家正常秩序,改变国家常规,随意自行赐予奖赏的行为,这是圣明君王所禁止的。独揽国家权力来过度搜刮百姓的行为,这是圣明君王所禁止的。那些自身不承担对君主应尽职责的人,这是圣明君王所禁止的。在朝为官就从君主那里接受俸禄,退朝回家就把俸禄藏在家里,不从事治理职事,只致力于拉关系,私自任用国家的官吏,私自处理君主的事务,排斥应在其位的人而由私人来行事的行为,这是圣明君王所禁止的。修养品行却不以侍奉亲长为根本,处理政务却不以遵循官职职责为主,举荐没有才能的人、提拔没有功绩的人的行为,这是圣明君王所禁止的。

结交人就认为是自己的恩赐,举荐人就认为是自己的功劳,任用官员就与他分享俸禄的行为,这是圣明君王所禁止的。与富人结交而从穷人那里获取利益,从百姓那里轻易索取却重重地报效君主,损害君主来附和臣下,歪曲法律来讨好百姓的行为,这是圣明君王所禁止的。任用的人不称职,家庭财富超过了他的官位应有的水平,他的俸禄很少但资财却很多的情况,这是圣明君王所禁止的。违背世俗来行事,非议君主来博取名声,常常违反君主的法制而在国内结成团伙的行为,这是圣明君王所禁止的。粉饰自己贫穷的样子却不努力勤劳,衡量自己处于贫贱地位,自身没有职事,家庭没有固定产业,处在官民之间,打着为民众说话的旗号的行为,这是圣明君王所禁止的。

供养游士作为自己的资本,整治田地却不把它当作根本(而是有其他目的),用所生产的东西来供养私人,不拼死效力,然后又用不正当手段与君主讨价还价的行为,这是圣明君王所禁止的。精心粉饰小节来向民众显示,时常谈论大事来触动君主,与远方的人结交来超越众人,凭借假托的爵位来凌驾于朝廷之上的行为,这是圣明君王所禁止的。降低身份混杂在人群中,行为隐蔽邪僻,侧身钻营、迎合远方势力,欺瞒君主又欺瞒百姓的行为,这是圣明君王所禁止的。标新立异、行为怪诞,说大话却假装实行法治,把自己难以为人所接受的行为看得很高尚的行为,这是圣明君王所禁止的。守着储备的财物悠闲地居住,广泛施舍来招引众人,勤奋努力做出样子,用钱财去取悦别人,用救济别人来收买声誉,自己表面上很安静,却让人主动去投靠他的行为,这是圣明君王所禁止的。行为邪僻却固执,言辞诡诈却善辩,学说错误却广博,顺从邪恶却加以粉饰的行为,这是圣明君王所禁止的。把结党营私当作交友之道,把包庇罪恶当作仁爱,把善于变化当作智慧,把加重赋税当作忠诚,把发泄私愤当作勇敢的行为,这是圣明君王所禁止的。巩固国家的根本(指土地等),自身却一心想攀附君主,又与诸侯紧密勾结的行为,这是圣明君王所禁止的。

圣明的君主处于治理得很好的时代,在德行方面必定有值得肯定的标准,在道义方面必定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士人不敢标新立异、行为怪诞,来在国内自我表现;不敢布施恩惠、延缓法令的执行,来结交上上下下的人,从而私自讨好民众;所以也不敢超越等级、越过官职,谋取私利、虚夸功绩,来取悦他们的君主。圣明的君主治理民众,使他们在晋升时没有途径得到不应得的利益,在退职时也没有办法逃避应受的惩罚,一定要使他们回到安心于自己的职位,乐于与同僚相处,致力于自己的职事,以自己的名声为荣的状态,然后才罢休。所以超越自己的官职而脱离同僚的人,一定要使他受到惩罚;不能胜任自己的职事而失职的人,一定要使他感到羞耻。因此圣明的君主教化民众,用仁来安置他们,用耻感来驱使他们,让他们提高能力、做出成绩才罢休。所以说:制度明确而稳定,社会平静而能治理好,国家安定而君主尊贵,措施得当而不随意改变,这就是圣明君王的治国之道。 Gp6UkvH3D23ZsOqXKnJJ9Ua2sMiEq1pTH8WDGJjyrZ+WXFIZjQG9SaW2Ujt4aqb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