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圣明的君王,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的名声、广泛的赞誉,建立丰厚的功业、伟大的事业,显扬于天下,被后世所铭记,没有得到人心却能做到这些的,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暴虐的君王之所以丧失国家,使社稷陷入危险,宗庙被颠覆,在天下灭亡,没有失去人心却出现这种情况的,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如今拥有国土的君主,都希望居处安宁,行动具有威严,作战能够取胜,防守能够坚固。大的想统一天下称王,小的想称霸诸侯,然而却不致力于得人心。因此,小的招致兵败而土地被削减,大的导致自身死亡而国家灭亡,所以说:人心不可不致力于争取。这是天下最关键的事情。
有人说:那么得人心的方法,没有比给民众利益更好的了;给民众利益的方法,没有比用政令来教导他们更好的了。所以善于治理政事的人,田地得到开垦,城邑充实,朝廷安闲,官府治理有序,国家的法令得以施行,私人的邪曲行为得到制止,粮仓充实,监狱空虚,贤人得到进用,奸邪的人被斥退。那里的君子崇尚正直公正而鄙视谄媚阿谀,那里的士人百姓看重武勇而轻视贪图利益,那里的平民百姓喜好耕种务农而不追求丰盛的饮食,于是财用充足,饮食和柴菜丰富。因此,君主必定宽宏大量,而且有免除租税、徭役等的举措;百姓必定听从命令,而不怨恨。上下和谐一致,而且有礼仪规范,所以居处安宁而行动有威严,作战能取胜,防守能坚固,因此一战就能匡正诸侯。不善于治理政事的人,田地荒芜,城邑空虚,朝廷混乱,官府杂乱无章。国家的法令被废弃,私人的邪曲行为盛行,粮仓空虚,监狱人满为患,贤人被斥退,奸邪的人得到进用。那里的君子崇尚谄媚阿谀而鄙视正直公正,那里的士人百姓看重贪图利益而轻视武勇,那里的平民百姓喜好丰盛的饮食而厌恶耕种务农,于是财用匮乏,饮食和柴菜缺乏。君主更加残暴苛刻,而且没有免除租税、徭役等的举措,百姓更加凶狠而不听从命令。上下相互抵触而不和谐一致,所以居处不安宁,行动没有威严,作战不能取胜,防守不能坚固。因此,小的招致兵败而土地被削减,大的导致自身死亡而国家灭亡。所以由此看来,政事不可不谨慎对待。
德行有六项要兴办的事情,道义有七项基本内容,礼仪有八条常规,法律有五项必须做到的事情,权变有三个方面需要考虑。所谓六项要兴办的德行之事是什么呢?回答是:开垦田地,使住宅便利,种植树木,劝勉士人百姓,鼓励农业生产,修缮房屋,这叫做使民众生活丰厚。开发潜藏的利益,运输积聚的物资,修整道路,使关卡和市场便利,谨慎地对待来往的客商,这叫做给予民众财物。疏导积水,使池塘沟渠便利,疏通小洲,清除淤泥,打通堵塞之处,谨慎地管理桥梁渡口,这叫做给予民众利益。减轻田赋,减少税收,放松刑罚,赦免罪犯,宽恕小的过错,这叫做宽缓政治。奉养老人,慈爱幼孤,抚恤鳏寡,慰问病人,吊唁祸丧,这叫做救助民众的急难。给受冻的人衣服穿,给饥饿的人食物吃,救助贫困的人,赈济疲惫困乏的人,资助缺衣少食的人,这叫做赈济民众的穷困。凡是这六个方面,就是德行要兴办的事情。这六个方面都实行了,那么民众所想要的,没有得不到的了。民众必定要得到他们所想要的,然后才会听从君主的命令,听从君主的命令,然后政事才可以妥善治理,所以说德行不可不兴办。
有人说:民众知道了德行,然而还不知道道义,然后明确行为准则来引导他们懂得道义。道义有七项基本内容,这七项基本内容是什么呢?回答是: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慈爱惠人,以此来奉养亲属;恭敬、忠诚、守信,以此来侍奉君主;中正公平、合宜恰当,以此来实行礼节;行为端正、克制约束,以此来避免刑罚;节俭省用,以此来防备饥荒;敦厚朴实、坚定可靠,以此来防备祸乱;和谐融洽、团结和睦,以此来防备敌寇。凡是这七个方面,就是道义的基本内容。民众必定要知道道义,然后才会行为端正,行为端正然后才会和谐协调,和谐协调才能居处安宁,居处安宁然后行动才有威严,行动有威严才可以作战取胜、防守坚固,所以说道义不可不实行。
有人说:民众知道了道义,然而还不知道礼仪,然后整饬八种常规来引导他们懂得礼仪。所谓八种常规是什么呢?回答是:上下之间有道义,贵贱之间有分别,长幼之间有等级,贫富之间有限度。凡是这八个方面,就是礼仪的常规。所以上下之间没有道义就会混乱,贵贱之间没有分别就会争斗,长幼之间没有等级就会悖逆,贫富之间没有限度就会失衡。上下混乱,贵贱争斗,长幼悖逆,贫富失衡,而国家不混乱的,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因此圣明的君王整饬这八种礼仪,来引导他的民众。这八个方面各自都符合道义,那么做君主的,就会中正无私;做臣子的,就会忠诚守信而不结党营私;做父亲的,就会慈爱惠人并加以教导;做儿子的,就会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并态度恭敬;做兄长的,就会宽宏大量并加以教诲;做弟弟的,就会亲近和顺并心怀敬意;做丈夫的,就会敦厚朴实并感情牢固;做妻子的,就会劝勉丈夫并保持贞节。这样,下面的人就不会背叛上面的人,臣子就不会杀害君主,地位低贱的人就不会超越地位高贵的人,年少的人就不会欺侮年长的人,关系疏远的人就不会离间关系亲近的人,新的人就不会离间旧的人,弱小的就不会凌驾于强大的之上,淫邪的行为就不会破坏道义。凡是这八个方面,就是礼仪的常规。人必定要知道礼仪,然后才会恭敬,恭敬然后才会懂得尊让,懂得尊让然后年少的和年长的、地位低贱的和地位高贵的之间才不会相互逾越,年少的和年长的、地位低贱的和地位高贵的之间不相互逾越,所以混乱就不会产生,祸患就不会出现,所以说礼仪不可不谨慎对待。
有人说:民众知道了礼仪,然而还不知道应做的事情,然后颁布法律来任用民力。任用民力有五项必须做到的事情,这五项必须做到的事情是什么呢?回答是:君主选择臣子并任命官职,大夫担任官职并处理事务,官吏担任职务并坚守职责,士人修养自身并提高才能,平民百姓从事农耕和种植。君主选择臣子并任命官职,那么事情就不会烦乱;大夫担任官职并处理事务,那么举措就会适时;官吏担任职务并坚守职责,那么行动就会和谐;士人修养自身并提高才能,那么贤良的人就会涌现;平民百姓从事农耕和种植,那么财用就会充足。所以说:凡是这五个方面,就是任用民力必须做到的事情。民众必定要知道应做的事情,然后心思才会专一,心思专一然后意志才会专注,心思专一而意志专注,然后功绩才值得一看。所以说:任用民力不可不努力去做。
有人说:民众知道了应做的事情,然而还不知道权变,然后考察三个方面来使他们行动。所谓三个方面是什么呢?回答是:上要考察天时的吉祥,下要考察地利的适宜,中要考察人心的和顺,这就是所说的三个方面。所以说:天时不吉祥,就会有水灾或旱灾;地利不适宜,就会有饥荒;人道不和顺,就会有祸乱。这三个方面的出现,是政治所招致的。又说:审察天时来兴办事情,用事情来动员民众,用民众来推动国家,用国家来影响天下。天下被影响了,然后功名就可以成就了。所以民众必定要知道权变,然后举措才会得当。举措得当,民众就会和谐团结,民众和谐团结,功名就可以建立了。所以说:权变不可不考察。
所以说五项常规(德、义、礼、务、权)都实行了,然后就可以驱逐奸民,追究欺诈虚伪的行为,摒弃谗佞邪恶的人,而且不听信淫邪的言辞,不制作淫巧的器物。如果民众有淫邪的行为和品性,编造淫邪的言辞,制作淫巧的器物,用来欺蒙君主,并且在下面迷惑百姓,动摇国家,煽动民众,来妨害民众的事务,这样的人应判处死刑或流放。所以说:大凡君主之所以在内失去百姓,在外失去诸侯,兵败而土地被削减,名声卑微而国家受损,社稷覆灭,自身面临危险,不是因为淫邪而导致这些的,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回答是:淫靡的声音迷惑耳朵,淫靡的景象迷惑眼睛,耳目所喜好的东西,会伤害民心,民心受到伤害而自身不陷入危险的,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又说:填实荒地,开垦田地,修缮房屋,那么国家就会富有;节制饮食,节省衣服,那么财用就会充足;推举贤良的人,致力于功劳,布施德惠,那么贤人就会得到进用;驱逐奸邪的人,追究欺诈虚伪的行为,去除谗佞邪恶的人,那么奸邪的人就会停止作恶;防备饥荒,救助灾害,赈济疲惫困乏的人,那么国家就会安定。
圣明君主的要务,在于加强农业这个根本,去除无用的事情,然后民众就可以使他们富裕;评定贤人,任用有才能的人,然后民众就可以使他们得到治理;减轻税收,不苛刻对待民众,用忠诚仁爱来对待他们,然后民众就可以使他们亲近。这三个方面,是成就霸王之业的事情。事情有根本,而仁义是其中的关键。如今工匠技艺精巧了,然而民众在生活必需品方面还不充足,原因在于他们喜欢玩赏的物品;农民辛勤劳作了,然而天下还有饥饿的人,原因在于他们喜欢珍奇怪异的食物,丰盛的食物摆在面前;女子手巧了,然而天下还有受冻的人,原因在于她们喜欢华丽的刺绣。因此,宽大的腰带被分割,宽大的衣袖被撕裂,华丽的刺绣被染色,雕刻镂刻被削减,雕琢文采被去除;关卡只稽查而不征税,市场只管理而不收税。古代优秀的工匠,不耗费他们的智慧和技巧来制作玩赏的物品,所以无用的物品,遵守法度的人是不会制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