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如果要论“百年战争”,那么首推的就应该是“汉匈百年战争”。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白登之围”算起,到永元三年(91年)东汉大将军窦宪彻底击溃北匈奴,“北单于逃走,不知所在”(《后汉书·窦融列传》),“汉匈百年战争”打了二百九十一年,远超时长一百一十六年的英法百年战争。
但若要在其中选取一个高光时段,那就一定是汉武帝时期的汉匈战争了。从汉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功败垂成的马邑之围,到征和三年(前90年)的燕然山之战,以汉武帝后期最倚重的将领李广利兵败投降匈奴为终,在位五十四年的汉武帝与匈奴打了四十四年的仗。
这四十四年的仗,见证了汉帝国“新扩张方略最初的执行与成功,以及后来的失败与放弃”
。可以说,中国帝制时代征伐的荣耀、挫折乃至民穷财尽、被迫中止战争的结局,都在汉武帝时期写好了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