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温故知新 共赴未来

阿 来

千百万年,沧海桑田的地质运动,造就风貌多样、格调高举的四川山河。

山是骨架和屏障。

西面雄峙横断山系:岷山、邛崃山、大雪山。北是秦岭,古道蜿蜒。东北方,米仓山和大巴山。南方,磅礴苍茫乌蒙山。

这些山,森林苍莽,草甸深远,雪峰峭拔,迎季风,集雨凝雪,汇聚众水,成湖,成江,成河。

江河是血脉。

嘉陵江、涪江、沱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金沙江,仿佛都听从号令,一律向东向南,流经被地理学家称为红层盆地的四川腹地。

苏泂诗说:“蜀山上摩天,蜀水下如线。”这些如线水流,在奔流中壮大,开如扇屏,造就沃土深厚的四川盆地。水多,漫漶潴积,肥沃的土地就难于耕作。所以,四川才出了中国人中首个治水成功的大禹。最早的汉文史籍就记载他“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可见四川开发水利之早。大禹治水的成功,恐怕也是对当时人民治水经验的归纳与总结。

到秦朝,李冰治水,筑都江堰,将岷江分流,引水到新筑的成都城。扬雄《蜀都赋》中的“两江珥其市,九桥带其流”,全然就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人工河网系统。

更重要的是,四川虽然山环水绕,地理上呈封闭态势,却一直有大量移民迁入,造成久远的开放气质。秦惠文王平定巴蜀,之后就有上万户移民接踵而至。以后,秦相继又将各国贵族迁入四川。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临邛,即今邛崃,有三个移民家族因当地铁矿而致富,分别是来自鲁国的程氏与郑氏以及更有名的来自赵国的卓氏。他们带来北方的冶铁技术,利用当地的铁矿资源,到汉代已经富甲一方,有“僮千人”。与蜀中第一个文豪司马相如上演了动人爱情戏剧的卓文君,便出身于卓家。

四川人始终感念不忘两位蜀郡守。

秦蜀郡守李冰治水,筑堰开渠。汉蜀郡守文翁办学,以文化人。自古至今,四川繁荣发展所仰赖的物质与文化,以此为基础,以此为发端。

四川,有贤明竭力引导,有人民热情响应。世世代代,依山之利,得水之助,因势利导,顺应自然又改造自然。仰天造地设的自然地理条件,赖人民的聪慧勤劳,终造就人文巴蜀,大美天府。

至如今的四川,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共图发展,经济文教齐头并进,其在中国版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注地方文史,辑录汇编文史资料,向来是各级政协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因此,十三届四川省政协,温故知新,继往开来,组织编写“人文巴蜀·大美天府”文旅丛书,各分卷的选题与编写,充分发挥了政协人才荟萃优势。这套书,关注本土风习与文化,以大文化观与大历史观作深广呈现,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内容涵盖四川锦绣河山、丰富物产和深广人文。材料翔实,言而有据,文笔优美流畅,对梳理和宣传四川多彩自然和丰富人文有莫大价值,“存史”的意义显而易见。

今天,文旅深度融合,历史遗存与传统产业,在新时代焕发生机。这套书所挖掘与梳理的对象,无论山水,无论产业,无论文化,对认识四川、宣传四川,其“资政”的作用也显而易见。

更进一步说,一国、一省,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就是“何以中国”“何以四川”,在提振人民精神、凝聚文化共识方面,其“团结”“育人”的作用同样显而易见。

我作为政协委员,承命为这套书写点感想,才疏学浅,又不敢推脱,唯有将到手的各卷书细细读来,真是得益良多。掩卷时,不由得思绪万千,想起清末民初,川剧成熟时期,四川文人赵熙编写川剧剧本的故事。想起《情探》中的唱词,也正是:“梨花落,杏花开,梦绕长安十二街。夜间和露立窗台,到晓来辗转书斋外。”

若有问,到书斋何事?就答说,要取了“人文巴蜀·大美天府”这套书来。

还想起李白诗:“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那苍苍,是时代激情。那翠微,是千山万水的苍翠,是历史的细节,是富丽的文化。那却顾,是回眸一望,是温故。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所以,回眸的目的,却是要展望未来。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四川一省,上下一心,正在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作者为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

2024年12月 VxZGm5tAJNcL9pXRaHkKm1fhFwfseg1JV54pdOEDwIKBDNQudS6uxp0x902MCJw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