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金钱是幸福的工具,而不是目标

诚然,我们每天都要应对各种开支,需要为生活奔波劳碌。许多人每天超负荷工作,身心俱疲,也无法停歇。我们需要金钱,但并不代表金钱应当成为人生唯一的目标。有些人将金钱当成人生唯一的目标,达到目标后又不断设立新的目标,循环反复。金钱非但没有让人满足,反而让人因为不断设立的新目标而越发不满足,甚至产生更大的焦虑。而且,当财富日益增加后,人们进一步获得财富的机会会更多,外部的诱惑也会更多,这就引发了人们对财富无休止的追求。

若将财富当成人生唯一的目标,会导致以下三种严重的后果。

过度冒险

若将金钱作为人生唯一的目标,将个人的价值建立在所积累的财富之上,那在利益的驱使下,人们很容易偏离理性,去承担超越自身承受范围的风险,以博取不切实际的高收益。放眼全球、纵观历史,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因为逐利选择铤而走险,最终走向堕落、犯罪,跌入万劫不复之深渊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见过好些朋友,在理财的过程中,因为过度冒险,导致十分糟糕的后果。一位朋友,自2016年开始重仓一只股票。他十分看好这只股票,坚信通过对这只股票的投资,能获取极大的收益。但事与愿违,他刚买入后没多久,这只股票的价格就不断下跌。这位朋友为了摊薄买入的成本,不断加大投入,刚开始只是投入自己的积蓄,后来又把家人的钱也投进去了。但后来这只股票一路下跌,最多时亏了50%。现在8年多过去了,依然浮亏30%多。他不得不面对家人的埋怨,自己也承受很大的压力与内心的煎熬。

人们为了快速积累财富,做决定时有可能会过度冒险。上面的例子中,投资者重仓单一股票导致风险聚集,因为过度冒险的行为而遭受巨大亏损,内心也承受极大的压力。

破坏人际关系

人们陷入对金钱的一味追求时,功名利禄成为一切行为的唯一目标,必然会忽视亲情、友情和爱情。在人际交往中,用利益交换代替真诚相待,在家庭生活中,用忘我的工作代替对家人的陪伴,这样的人生毫无幸福可言。

巴菲特的妻子为何毅然决然离他而去?

巴菲特的一生,从财富层面来看,无疑是辉煌的。但他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年少时所爱慕追求的结发妻子,在与他结婚25年之后,因为他长期只顾工作,追求财富,忽视对家人的陪伴和付出,毅然决定离开他。

1950年,巴菲特20岁。那一年的夏天,在姐姐的安排下,他与苏珊有了第一次见面。巴菲特一见到苏珊,就立刻被她吸引了。他曾回忆道:“我被她迷住了。”那时苏珊已经有心仪的对象——米尔顿。因此尽管巴菲特经常去找苏珊,但总是碰壁,这也令他十分沮丧。但苏珊的父亲十分反对苏珊与米尔顿交往,认为两人并不般配。在父亲的万般阻挠下,苏珊不得不离开米尔顿。到1951年秋天,苏珊终于答应与巴菲特交往。两人于1952年4月结婚。苏珊对巴菲特的影响是巨大的。当谈及两人的婚姻时,巴菲特说:“她让我重获新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苏珊倾心照顾巴菲特和三个孩子,并全力配合巴菲特充满野心的工作状态。巴菲特对财富和成功的追求,使他在照顾孩子和分担家务方面没有任何用处。他在26岁时,就已经完全沉浸在如何尽快赚取更多财富、早日成为百万富翁的目标中。到30岁时,他已经实现了这个目标。但他并没有停止,也从来没有停止的打算。他依然全身心投入工作,不断追逐一个又一个投资标的以赚更多钱。苏珊看起来就像一位单亲妈妈。巴菲特和苏珊在金钱的使用上也有很大的分歧。巴菲特把钱当作赚更多钱的工具,因此即使他已经十分富有了,但依然十分节俭。苏珊则希望尽可能用钱去帮助更多人。虽然巴菲特十分爱苏珊,但他依然会因为给苏珊多少零用钱而与她进行激烈的争论。他们甚至会因为对钱的争执陷入没完没了的拉锯战。

到1966年,巴菲特的资产达到900万美元,他们已经非常富有。苏珊一直期盼着巴菲特能够就此打住,放弃工作,从而更多地关心自己和孩子。她认为巴菲特对金钱的痴迷是很不值得的。苏珊不断努力地劝说巴菲特回归家庭,但随着巴菲特可支配的金钱越来越多,他的投资机会也越来越多。他不仅没有放慢脚步,反而变得更加忙碌,即使他的身体反复生病,甚至卧床不起,也没有放缓工作节奏。到1969年,巴菲特的资产达到了1 600万美元。而此时,巴菲特已经开始了新的事业征程——经营伯克希尔-哈撒韦,并将其打造成一家多元化经营的控股公司。这也意味着,巴菲特比以前对工作的投入更多了。尽管巴菲特积累的财富如同火箭一般快速上升,但在苏珊眼里,他就是一座“冰山”。

到了20世纪70年代,巴菲特已经成为美国知名度很高的富翁,并担任《华盛顿邮报》的独立董事。他到处奔波,参加各种著名晚宴、名流聚会,对与上流社会打交道充满了热情和兴趣。而与此同时,他的孩子们已经陆续长大,离开家去读大学。曾经充满吵闹声的家,如今显得十分安静。大多数晚上,苏珊都是一个人待着,聆听音乐,消磨时光。巴菲特和苏珊相当于过着分居的生活。在巴菲特的资产已经达到5 000万美元时,苏珊问巴菲特:“你为什么不退休呢?”巴菲特非但没有退休,反而全速前进,奔向更高的目标。他坚信,他现在拥有的5 000万美元,将来会变成5亿美元。

苏珊后来在访谈中说过,她和巴菲特的关系并没有破裂,只是他们就像两条平行线一样,永远无法相交。

1977年夏天,巴菲特依旧没日没夜地工作和社交。这一年,巴菲特的资产已经高达7 200万美元。但此时,苏珊的状态越来越糟糕。她已经在巴菲特身上看不到希望,她向朋友倾诉她的婚姻问题。她和巴菲特说了要搬到旧金山去住的想法,巴菲特同意了。在巴菲特看来,他常年不在家,因此苏珊搬去哪里住并不会改变他们之间的关系。但之后他发现,苏珊并不是简单地想改变一下,而是就此离开了他。他即使每天哭泣着和苏珊打电话,苏珊也没有再回到他身边和他一起生活。那位他爱慕的、深远影响了他、为他抚育了三个孩子、共同生活了25年的妻子,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他。

巴菲特曾经在回忆录中提到:“这是可以避免的,这本来就不该发生,这是我所犯过的最大的过错。”

身心全面透支

一味地追求财富,让人很难做到家庭、工作、健康的平衡。一味地追求财富,往往会超负荷工作,这会带来睡眠的长期缺乏和饮食的不规律,对身体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而且因此带来的人际关系破坏终究会使人更加孤独与空虚。因此,一味地追求财富,会给人的身心带来双重伤害。

有一天晚上,我从学校下课后,乘网约车回家。司机师傅特别年轻,而且很瘦。我问他每天工作多长时间。他告诉我,他每天早上6点多出门,夜里12点下班。因为是电动汽车,所以下班后还要去给车充电,差不多夜里1点才能回到家躺下休息。这样算下来,他每天的睡眠时间都不到6个小时。因为睡眠严重不足和饮食不规律,来北京开网约车才半年时间,他就已经瘦了20斤。我惊讶于他的工作强度,就问他为什么要这么拼。他说一年前做生意,为了挣一笔大的,一次借钱进了很多货。但没想到后来销售受阻,货全压在自己手里了。低价抛售完之后,他不仅血本无归,还欠了50万元。开网约车十分辛苦,竞争也激烈。他现在如此高强度地拼命工作,为的就是多挣些钱,早日还清债务。但即使按现在的工作强度换取的收入,他依然要花费5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偿还所有债务。

听完后,我为他感到满心忧伤和遗憾。那辆车,对他来说,就像一座监狱一样,他要在里面待整整5年。我很难想象这位年轻的司机师傅,按这样的强度,是否能坚持工作5年。他还那么年轻,经过这5年,他的身心会变成什么样?他会不会因为对收入的追求而失去健康,不但没清偿债务,还遭受心灵的垮塌?

读到这里,请你花一分钟的时间,审视你自己在积累财富、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所做的决定和行为:

·你是否因为对金钱利益的追求,正在冒过大的风险?

·你是否因为对功名利禄的执着,正在冷落亲人与朋友?

·你是否因为对收入地位的渴望,正在透支身体与心灵?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上述情况,那么你需要思考,是什么导致你出现现在的局面。年轻人,千万不要因为过于追求财富、地位和成功而失去内心的平安与喜乐,忽视生命中更为宝贵的亲情、爱情、友情,以及健康。 0HYRFteEYf521xPUui6Hm6mfScFOuV8qA+QVcmGR8bNkxVKuPoBjwl+LainOSUO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