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结合,手术最后”的诊疗策略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基于此理,诊疗策略及其疗效,也是医患双方的共同生命。讲究策略,即如何保证患者受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这需要寻找好平衡点,太过、不及皆应谨慎。由于微创治疗的普及化,当今治疗巨大/破裂/游离/脱垂型椎间盘突出症的倾向是,重手术切除,轻保守治疗。姜宏提倡在临证中,也要学习一点《孙子兵法》中的智慧。例如从“不战而屈人之兵”中悟出,临证中治疗巨大/破裂/游离/脱垂型椎间盘突出症的策略,应从单纯只注重“切突出”,转向兼顾“消突出”“抑突出”“控突出”。姜宏在开放手术治疗腰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运用中医药非手术治疗时,在立法、选方和遣药上宏观与微观互补,每每取得更好的疗效,从而提高了保守治疗的成功率,进而降低了手术率。姜宏在临床中确立“吸收与改变并举”的治疗方向。所谓改变,即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周围的炎症反应、免疫反应,改变椎间盘突出与神经根的解剖毗邻位置,改变病变局部椎管、神经根管内的微环境。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结合,手术最后”的诊疗策略,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是姜宏的临证流程。旨在从时间、空间给机会,予机体启动自我修复机制,让突出的椎间盘无致压化和无炎症化。这里的无炎症化主要指双向调控炎症反应。在急性期,中医药消除突出椎间盘周围的炎症反应带,改善炎症风暴引起的致痛性;在缓解期,容忍适度的低水平的炎症反应,来溶解突出的椎间盘,炎症是一把既可加重症状又可促进重吸收的双刃剑,对此,需要深入研究,调控把握。努力做到不仅要有高超的治疗技术,更要有正确的治疗策略。

在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运用具有利水消肿、益气活血通络、化痰祛湿功效的中药。利水消肿可以减轻神经根的水肿,改善炎症风暴引起的疼痛,好比抽掉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正是抽掉了压迫脊髓或神经根的一根根稻草;益气可以激活机体自我修复功能,增强免疫力,增加巨噬细胞对异物的吞噬作用,使突出椎间盘成无实性压迫的蛋壳,对神经根或脊髓的压迫由实转虚,从而松解受压的神经根,让椎间盘突出症变为椎间盘突出;活血通络可以改善椎管内微循环,促进新生血管长入,促进突出椎间盘重吸收,并且增加神经根周围血运,改善神经根缺血状态,增加神经根活力,促进神经功能障碍恢复,减轻疼痛麻木症状;化痰祛湿可以降解椎间盘组织中的细胞外基质,促进突出椎间盘重吸收,并且改善脊髓或神经根周围的微环境、微循环及其与周围组织粘连。

治骨折脱位要如将,治颈腰腿痛当如相。除非有进行性运动功能下降、病理征出现、严重的疼痛等,可首选保守治疗。姜宏在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主张打“持久战”,针对突出物追求“不为吸收,即为改变”的治疗目标,以正合,以奇胜。通过上述中医药治疗,发现部分患者临床上运用中医药手段通过促进重吸收同样可以“切除”巨大突出,一则达到直接减压的目的,实现突入椎管中的脱出椎间盘的“光盘行动”;二则达到间接减压的目的,病灶虽仍存在,但与人体和平共处,使病灶成为无症状的椎间盘突出。基于此,多数颈椎病、颈椎管狭窄症均可采用中医药为主的保守治疗而获效。

随着椎间孔镜技术的发展,对于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大多集中于手术治疗,但无论是开放手术还是微创治疗均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患者一般都惧怕手术,产生焦虑、担忧;第二,手术费用高昂;第三,手术有神经损伤的风险,甚而造成不可逆的后遗症;第四,术后仍然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与术前性质相似的疼痛麻木症状,影响手术疗效;第五,术后椎间盘有复发的可能,导致很多人在手术后不敢再从事体力活动。因此,必须认识到手术并非根治,当然也难以做到根治。对此,应尽量用足保守治疗,用准保守治疗,用对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方案包括卧床休息、中西药物、针灸、推拿、牵引、功能锻炼等,但缺乏突破性进展。椎间盘突出后的重吸收是一种自然进程,髓核的突出诱发的免疫炎性反应,可促使突出髓核的自发性吸收,但目前相关内在机制仍不明确。如何激活免疫应激反应?这对于我们精准诊断预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吸收至关重要,磁共振增强扫描显示突出髓核周围血管化及炎性反应,有利于预测椎间盘的重吸收,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将目光聚焦于中医药,基于中医理论和大样本临床观察,中医药在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的治疗方面有着极大潜力。 LGggVVJrXVRh6d+ykr+gKkibM3pSV0gV8cKIU2nlP/hkDFyxRBlpQ/mSIr7qYuQ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