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饮食应辨体质

辨证论治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的特点,中医学的精髓,中医食养食疗理论作为中医学的一部分,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在中医治疗学中,药治的对象是有病之人,病人具有明显的病证特点,因此,中医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辨证论治,是针对病证治疗;审证求因,是针对病因治疗。中医食养食疗学属预防医学范畴,主要通过正确饮食,达到平衡饮食或饮食纠偏的目的,其适用对象主要是正常人群或稍有体质偏颇的人群。孟河派医家费伯雄之曾孙费子彬在《食养疗法》中指出:“然饮食之物,品类万千,滋养之价不一。而人体生活情状,又有强弱、疾病、老幼、男女以及劳逸之别,盖以天时地利之影响,其所需之养料,亦不能不随人时而异。苟不知所宜忌,即难免过与不及之弊。”其意认为,食养饮食过程除了饮食之物品类不同,其营养成分各有不同,而作为食养对象,人体由于体质随着禀赋、疾病、老幼、男女以及地域的差异不同也各有不同。用不同性质的食物营养来调养不同体质,正遵循《内经》提出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原则。近年来随着体质学说的深入研究,学者用不同方法对体质作了分类。匡调元创立“体质食养学说”,认为人群中的体质大致可分为正常质、燥红质、晦涩质、腻滞质、迟冷质、倦㿠质。

正常质:体壮力强,面色润泽,胃纳佳,适寒暑,口微干,二便调,脉有力,舌象正常。

晦涩质:可见肤色晦滞,口唇色暗,眼眶暗黑,肌肤甲错,脉沉涩缓,舌质暗紫。此类型体质可进一步发展为瘀血证。

腻滞质:可见体型肥胖,中脘痞满,舌甜黏,身重,胸满昏眩,脉濡或滑,舌苔腻。此类型体质与中医辨证中痰湿证类似。

燥红质:可见形弱消瘦,口燥咽干,内热便秘,尿黄短少,少眠心烦,脉细数,舌红少苔。此类型体质与中医辨证中阴虚内热、阳盛内热证类似。

迟冷质:可见形体白胖,面色不华,形寒怕冷,唇淡,四肢冷,夜尿清长,脉沉无力,舌质淡胖,边有齿痕。此类型体质与中医辨证中阳虚寒证类似。

倦㿠质:可见面色㿠白,气短乏力懒言,动辄汗出,月经淡少,脉细弱无力,舌质淡。此类型体质与中医辨证气血两虚证类似。

根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对燥红质、热证、阴虚火旺证应选用寒凉饮食;迟冷质、寒证、阳虚证应选用温热饮食。根据“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原则,倦㿠质、气虚血虚证应选用补气补血的食物;晦涩质、瘀血证应选用活血辛散的食物;腻滞质、湿证应选用苦温燥湿的食物,但由于苦温类的食物较少,所以一般认为晦涩质、腻滞质的选食宜偏温燥。 GTHIsL5Os9xwMgp9Y8Znd7LcFNpj58yoSvVTSwq5beK/978VKjoSY07JgvNhx6b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