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饮食精微乃后天之本

中医传统食养食疗理论受历史条件所限,尚未形成六大营养素构成食物基本元素的概念,而是从宏观视角提出能资养人体的基本物质来源于食物。《养老奉亲书》曰:“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意为主宰人体有精、气、神三者,神为生命之体现,精气为生命之物质,精与气互为资生。而精气的来源是食物,从字形来解释,“精”与“氣”中均为米,也说明精与气是食物成分的体现,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之根基。对于能资养生命的食物,中医学将其所含物质多以“谷气”“水谷精气”“精气”“气味”称之。《灵枢·小针解》曰:“水谷皆入于胃,其精气上注于肺,浊溜于肠胃。”对于饮食物,中医营养学泛指水谷,水谷中的精华部分、营养部分在中医古籍中均称为“精气”或称“谷气”。《类经·经络二十三》言:“谷食入胃,化而为气,是为谷气。”《素问·五脏别论》言:“五脏六腑之气味,均皆出于胃。”《灵枢·终始》曰:“太阳主胃,大富于谷气。”各类食物产生的不同精气如何营养周身呢?《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这段原文,一直是作为中医阐述水饮入胃及其输布代谢过程的经典论据。但从传统食养食疗理论的角度理解,饮可指汤液饮物,说明汤液饮之类的食物,也可“游溢精气”,即可产生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脾气散精”说明脾在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中起到运化和转输的作用,脾的运化转输可将食物转输气化成为水谷精气,“水精四布”,此水精即指津液汤饮中的精微物质,《类经·藏象十二》曰:“水饮入胃,则其气化精微必先输运于脾,是谓中焦如沤也。”因此,从营养学角度理解水谷的转化运输,与脾有密切关系。水谷的运输与化生不但与脾有关,而且与肺、肝、心、肾有关,如《灵枢·小针解》言:“水谷皆入于胃,其精气上注于肺”;《素问·经脉别论》言:“食气入胃,散精于肝”;《素问集注》言:“诸髓之精,上聚于脑。”

水谷精气既可化生营卫气血津液,亦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灵枢·平人绝谷》曰:“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具体表现在眼神、神色、神情、神态等,都是靠水谷精气来维持的。水谷精气充足,则精气、神气气旺,表现为目光炯炯、面色红润、神情自如、体态从容,反之,水谷精气不足,必导致全身神、精、气衰颓。《素问·痹论》言:“荣者,水谷之精气也。”此荣指营,即指营气,营气亦来源于水谷精气,主要功能是营养全身以及化生血液,水谷精气不足必致营血不足以及全身各脏的营养不足。水谷之精气还与人体的正气、人体抵抗能力有关。《素问·通评虚实论》言:“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李中梓注释曰:“精气即正气,乃谷气所化之精微。”而营卫气血又是人体进行各项精神活动以及维持生命的基本。《灵枢·本脏》言:“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灵枢·营卫生会》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可见,通过饮食获取营养,填充人体的营卫气血以滋养人体精、气、神,乃生命中必需过程。 Wtck4hRDVbl1MOHYEPohJihVdov1EXIGh8bWPS7Tjkk/smmMSz8S3WnZTgoMHUd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