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海岱园林系列专著”之一,共九章,分为五卷。其内容包含总论、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近代与现代山东风景园林,时间跨度自上古时代至2019年底。其每个历史时期,从时代背景、文化与制度、思想、风景园林发展成就、历史人物与著述、风景园林发展阶段与各时期园林分类及典型案例均详细叙述。
山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是圣贤桑梓之邦,是中华民族最早生息繁衍的地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也是中国园林形成的重要源头之一。在四五十万年前,当文明之火在周口店燃起之时,山东沂源猿人也燃起了文明的火光。
山东东滨大海,西襟太行,兼得山、海、湖、河、泉之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东文化类型形成完整的文化谱系,从新石器时代以来,山东先后建立起后李文化、北辛文化、贝丘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其文明一脉相传,文化谱系完整。同时,在山东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大汶口陶文”“龙山陶书”,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龙山古城”,最早的军事防御工程“齐长城”等。山东以丰富深厚的文化积淀,奠定了其在中华文明史上的特殊地位。
山东园林发轫于先秦时代,齐宣王的囿、济南的古泺台、齐国的桓公台和梧台、天齐渊、古滕国灵沼、曲阜的古泮池等为古园林的主要代表。山东秉承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仰圣贤遗德,钟山水性情”,亲山乐水,创造出灿烂的风景园林文化。
1.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泰山,五岳至尊。
2. 世界文化遗产——馒头山距今有约5.5亿年的历史。因其独特的寒武纪地层剖面,为泰山地貌特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是上古生物群多种属的命名地或模式标本原产地。
3. 世界文化遗产——齐长城,为中国最早的长城。始建于春秋时期,迄今已有2 600多年的历史。
4. 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济南名泉和泉群。
5. 历史遗址园林:①史前猿人洞遗址和文化遗址;②春秋时期园林,如囿、台、沼、泮池、泉、古城池等。
6. 名山胜水园林:泰山封禅、帝王巡视地、八主文化遗址、名山、济水、大运河、泗水等。
7. 传统园林:宫观园林、寺庙园林、皇家贵族园林、陵园园林、私家园林、纪念性园林、书院园林、衙署园林、校园园林、城市公园、古村落园林。
8.租借地园林:贵族庭院、教堂宫院、别墅群、领事馆、中西合璧园林。
9. 现代园林:综合性公园、专类公园、广场绿地、附属绿地、风景名胜区、城市绿道。
1.历史悠久,文明启蒙:泰山五女圈石是伟大的史前文化遗存,山东昌乐石祖林是一处罕见的古人类生殖崇拜遗存。
2. 文化谱系,一脉相承:先人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明,为华夏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繁荣做出了很大贡献。
3. 圣人故里,儒家源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成为中华文化思想的主题与根基。
4. 稷下学宫:百家争鸣之先河。
5. 圣人荟萃,文化重心:孔子、孟子、左丘明、姜尚、管仲、颜回、曾子、诸葛亮、王羲之、王祥、刘洪、鲁班等名人都出自山东。
6. 敬畏山川,祭祀八主:天主天齐渊、地主梁父山、兵主蚩尤、阴主三山岛、阳主芝罘岛、月主莱山、日主成山、四时主琅琊台。
7. 仙山文化,一池三山:为中国传统园林格局之基础,延续了2 000多年。
8.植物多样,绚丽多彩。
9. 赏石文化,源远流长。
10. 诗情画意,写入园林。
园林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一树一石、一山一水,无不具有诗情画意,体现园林艺术的审美境界。
先秦时期,孔子的“君子比德”思想和管子的“人与天调”思想及“海上仙山”文化是山东乃至中国造园理论的基石,是山东对中国园林的巨大理论贡献。秦汉以后,“一池三山”的园林模式与布局手法、泰山封禅活动及秦皇汉武东巡名山大川,开创了中国风景名胜园林之先河,从而将山东的园林营造技法提升到理论高度,成为春秋时期的山水美学思想,也是中国山水园林的理论源头,更是对“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文脉传承、理论升华和完美体现。
孔子之《春秋》,管子之《管子》,晏婴之《晏子春秋》,左丘明之《左传》,稷下学宫之《考工记》,孙武之《孙子兵法》,诸葛亮之《出师表》,王羲之之《兰亭序》,贾思勰之《齐民要术》,刘勰之《文心雕龙》,左思之《三都赋》,颜真卿之《多宝塔》,辛弃疾之《美芹十论》,李清照之《漱玉集》与《词论》,李格非之《洛阳名园记》与《历下水记》,赵明诚之《金石录》,张择端之《清明上河图》,张养浩之《云庄乐府》,于钦之《齐乘》,王象晋之《群芳谱》,蒲松龄之《聊斋志异》与《石谱》,王培荀之《乡园忆旧录》与《听雨楼随笔》等与园林有关的名人名著,使山东园林扎根在齐鲁大地这片沃土上,依托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历史文化,熔古铸今,在新时代创造出全面科学发展的生态园林。
本书为山东园林史上首次全面、系统、完整地考察、考证、研究成果之集成。书中全方位、多角度地阐述山东风景园林的产生、发展,集中展示风景园林研究的综合成果和对中国风景园林的特殊贡献,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门类齐全,资料翔实,论证科学,图文并茂,填补了山东风景园林史的空白,是首部山东风景园林史书,是风景园林系统的重要文献,是一套集知识性、史料性、学术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园林专著。探源守脉,赓续文明,对山东及我国其他地区风景园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史料价值。
本书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园林科学于一体,对于弘扬历史文化、深入学术研究、科学保护风景园林名胜古迹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