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待修复的各类文物来讲,文物保护修复室是它们离开存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相对稳定的环境之后,进入的一个新的空间。再之后,也是它们将来长期需要面对的新的环境。要使这些文物重见天日并且能够长期保存,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对工作室场地及环境提出的基本要求:
· 房间要宽敞明亮,保证有自然光照射,工作台大且便于操作。
· 安全和消防工作到位。
· 电源、上下水设施齐全。
· 排风、防电、防毒措施有保障。
· 尽量保持室内温度、湿度的稳定。另有明确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器物修复室和工作台
青铜器修复中常用到的修复工具有:
· 锤类:铁、木、橡胶、鸭嘴形、圆头等,有各自的专门用途。有的用于打薄铜片,有的用于整形,有的又能给予錾刻,有的用于翻模,不伤器物。
· 垫子:用于捶打铜板等金属材料时所使用的垫子。
· 刀类:手术刀、雕塑刀、调刀、剪刀,必备的铁皮剪刀、布剪刀等。
· 錾类:各类凿头的錾刀。
· 锉类:各型锉刀。
· 锯类:手工类(钢锯、木锯)、电动类(曲线锯、往复锯)等。
· 钳类:尖头钳、平头钳。
· 刷类:毛笔、板刷、钢丝刷、棕刷、牙刷等。
· 度量、检测工具:电子天平、秤、温度计、定时器、pH检测仪等。
· 打磨工具:电动砂轮机、电磨机、角磨机、抛光机、台钻、手枪钻、砂纸和砂皮等。
· 观察工具:显微镜、紫外线手电筒等。
· 各类电器工具:牙医用超声波洁牙机、热风机、电吹风、电动雕刻笔、数控烘干机、真空泵、气泵、喷枪、小型喷笔、氩弧焊机、雕刻机、超声波切割刀、激光去锈机等。
· 其他:修复用手套、转盘、描笔、干燥箱、试管、烧杯、化学药水容器、器物浸泡箱、水浴锅等。
· 各类矫形工具和设备。
锤、锯、锉、钳、刷类工具
钳子、镊子、夹具、各类刀具(手术刀、调刀、雕塑刀)
研磨器
超声波清洗机
角磨机、热风枪、电钻
超声波切割机
切割器
切割机
打胶机
固定敲打加工和焊接时使用的工具
台钻
微型车床
打磨机
配合角切割的固定夹具
吸尘器
· 焊锡:锡和铅的合金。其中锡含量占60%~63%,铅含量占37%~40%。
· 焊接剂:上博团队自制研发的含银助焊剂。
· 翻模材料:通常使用石膏粉,还有橡皮泥、打样膏(医用牙科)、雕塑泥、硅橡胶等,主要用于补配小型缺损配件、附件或做小件临时快速压模取样之用。
· 环氧树脂:一般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因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由于环氧树脂的分子结构中含有活泼的环氧基因,使它们可以与多种类型的固化剂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不再溶的、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高聚物。
· 稀释剂:主要用于稀释一般粘接树脂材料的有机溶液,可降低树脂材料的黏度,增加流动性。在稀释到一定程度时,也可作为浸涂、喷涂的树脂材料使用。常用稀释剂有丙酮、乙醇、二甲苯。
· 填充材料:石英粉、纤维、铝粉、铜粉、滑石粉等。
· 丙烯酸类树脂B72:是一种丙烯酸酯和甲基酸酯的共聚物,为无色透明的颗粒状,能溶解于丙酮、甲苯、二甲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是一种优秀的热塑性树脂,它不会变色,具有良好的弹性,对热、光、氧化分解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优异的成膜性;是现今国内外文物保护领域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聚合物材料,可作为文物修复的加固剂、黏结剂、封护剂。
· 加固材料:三甲树脂。
· 酒石酸钾:为白色晶体,有微酸味,能溶于水和乙酸。在文物保护修复中酒石酸钾与氢氧化钠、蒸馏水按一定的比例配成溶液,可作为一种偏碱性青铜器去锈剂,应用于软化和去除青铜器表面硬结锈蚀物。
· 乙醇(俗称酒精):是文物保护修复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有机溶剂,无色透明,易挥发,高度易燃,具有刺激性;溶于水、甲醇、乙醚、氯仿等;有吸湿性,能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普通酒精含乙醇95.57%(重量计),能溶解许多有机化合物和若干无机化合物。
· 丙酮:是文物保护修复中常用的一种有机溶剂,无色透明,易挥发,高度易燃,有气味,具有刺激性,能与水、甲醇、乙醚、氯仿等混溶。
· 硝酸银:无色透明斜方片状晶体。硝酸银溶于水,微溶于酒精,呈弱酸性,pH 5~6,见光易分解。配制硝酸银溶液,用于检测青铜器粉状锈内的氯离子。
· 其他各类试剂:柠檬酸、草酸、无水碳酸钠、碳酸氢钠、六偏磷酸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过氧化氢、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
· 常用雕塑泥和硬质雕塑泥:常用雕塑泥经过筛选和锻打后,泥质细腻,可用作器物大型的制作及青铜器纹饰中突出器表的大的造型的塑造。硬质的雕塑泥特性是在遇热变软,遇凉发硬,工作时需加热至40~45℃,雕塑不同形状造型及雕刻不同的纹饰。
· 石蜡:为白色无味固体,熔点低、易燃。在青铜器修复过程中,在蜡型上进行纹饰修整,有时蜡也作为一种封护材料使用。
· 硬脂酸:白色有滑腻感的颗粒或结晶性颗粒,加入石蜡中用以增加蜡质的硬度,提高石蜡的软化温度。
· 硅橡胶:有多类型号,固化后颜色有蓝色、白色、无色或类白色等多种颜色,具有耐高温、抗严寒和良好的电绝缘性、防霉性,其化学稳定性良好,用于制作硅橡胶模具。
· 玻璃钢:一种纤维增强塑料,通常由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或酚醛树脂组成。
· 原子灰:俗称汽车腻子,又称不饱和聚酯树脂腻子,与固化剂按一定比例调配而成的一种方便快捷的双组分新型嵌填补材料,此材料具有易刮涂、常温快干、易打磨、附着力强、不龟裂、不塌陷、耐高温、配套性好等优点。
做色做旧(锈)材料一般分两类:一类用于化学做色,另一类用于物理做色,即使用各种各样的颜料手工上色。
■ 化学做色材料
· 酸类:硫酸、盐酸、硝酸等。
· 硫酸铜:天蓝色或略带黄色状晶体,水溶液呈酸性,又称胆矾、蓝矾。青铜器复制中化学做锈的主要材料之一,以硫酸铜打底,喷洒不同量的硝酸铁可出现不同效果的绿色。用于高温着色时,与铜反应生成硫化铜,可做绿色或蓝色锈斑。
· 硝酸铁:用于高温着色,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铁与氧化铜,实现对铜器的着色,颜色可从浅棕变为深红。
· 硝酸银:用于高温着色,生成银灰色效果。
· 氨水:氨水是气体氨的水溶液,无色液体,易挥发,有强烈刺激气味。青铜器复制时,可先将铜胎浸泡于浓度约为50%并配入少量的碱式碳酸铜的氨液中,然后经过熏蒸处理,器物呈蓝绿斑的灰黑地子。
· 氢氧化铜:浅蓝色粉末,不溶于水、溶于稀酸、氨水等溶液。用于复制青铜器的化学做锈处理,可釆用稀盐酸将其调成糊状,涂刷铜胎表面,即反应为铜绿锈层。有中等毒性,对皮肤、眼睛、上呼吸道有刺激性。
· 硫化钾:红色结晶体,易潮解,溶于水、乙醇、甘油;经该溶液浸泡,仿古铜器表面会逐渐呈现褐黑的古铜色;可用于高温着色,作为底色,其原理是硫化钾溶于水呈强碱性,硫离子与铜反应生成硫化铜实现上色。
· 硫黄:既不是酸性也不是碱性,而是呈现中性。加热可与硫酸混合滴淋在做色表面,模仿铜绿锈。
· 有机溶剂:乙醇、丙酮等。
必须注意的是,以上部分化学溶液腐蚀性强,会释放出刺激性气味,操作时需穿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并在通风橱中进行。
■ 物理做色材料(各种颜料)
按照颜料材质来源,大致可分为矿物质颜料(俗称石色,颜色有石绿、石青、朱砂、赭石等)和化学颜料(如丙烯颜料、水粉颜料、油画颜料等)。
· 矿物质颜料:矿物颜料优点在于色彩自然,在日光、灯光作用下基本不褪色,色差变化不大。但缺点也很明显,由于原材料少,价格偏高,并不能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只有个别单位在对非常珍贵稀少的青铜器补配锈色面积小的修复工作中使用矿物颜料。
· 化学颜料:与矿物颜料相比,化学颜料成本低廉、易于购买、使用方便,成为青铜器文物做锈环节中颜料的首选,但缺点是长期在灯光或日光作用下会有变色现象。
常用的矿物质颜料
常用的化学颜料
■ 其他
此外在做色做旧的过程中还需使用能够调和、黏附、加固这些色彩的,具有黏接作用的液体材料,如虫胶液、树脂漆、硝基漆、清喷漆、清漆、清漆片汁等,漆类稀释的溶剂有乙酸乙酯。
各种颜料和其他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