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中医蔡氏妇科流派是儒医世家,肇始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历280余年,目前已传至九代。历代人才辈出,儒家仁德之品亘古不变,医者父母之心代代铭记,济人之术精益求精,蔡氏妇科以其德、其术、其义,独树一帜,屹立于医界,是海派中医妇科的代表性流派之一。
始祖蔡杏农,有儒医之称,素有济世利民之愿。中年偏爱医道,刻意攻读,苦心孤诣,手抄医书百余本,并批注补正。岐黄之术,独树一帜,治病乡里,每获良效,名声四扬。由于早年宝山江湾地处江海之滨,灾害频仍,瘟疫不断,严重威胁百姓健康。蔡杏农深感民众疾苦,告诫子孙行医时勿忘平民百姓之难。自己不仅坐堂行医,还时常携带药包,奔波于乡村阡陌,施医送药亦属常事。仁心仁术,广被颂扬,仁德之基,由此而始。
二代蔡半耕,绝意功名,自幼随父侍诊,潜移默化,深爱岐黄。长而广采历代名家医著、民间验方,每遇疑难病症,则深研探赜,直至领悟。无论时病伤寒、经带胎产、疮疡痘疹,均有建树,尤长妇科,多药到病除。
三代蔡枕泉(炳),秉性聪慧,以医为业,认为“既为三世医,当图良医实名”。虽博览群书,犹自嫌学识短浅,遂遍访沪上名医世家,虚心求教,上海青浦重固何氏二十三代世医何书田亦在其列。自此医道更为精深渊博,技术日进,声誉益隆,于妇科方面的四诊辨治、经验用药,更具特色。著有《种橘山房医论》。
四代蔡兆芝(1826—1898),字砚香。是清同治二年(1863年)癸亥科贡生,封中宪大夫,花翎同知衔。继承父业,精于妇科,文才医理,造诣精深。著有《江湾蔡氏妇科述要》《女科秘笺》《验方秘录》等。曾治愈宝山县令之疾,当时署令陈文斌赠“功同良相”匾。蔡兆芝后迁至上海老闸桥堍,江湾女科之名益以昌盛。砚香公尤擅丹青,以绘莲为著,自号“爱莲居士”,深得文坛赞誉,有“蔡荷花”之称。育有二子一女,长子钟凤禀赋虚羸,忙于诊务,劳累不支,过早谢世;次子钟骏(小香)承继发扬蔡氏家学。
五代蔡小香(1863—1912),名钟骏,字轶侯,光绪甲申黄科廪生。精擅妇科,名闻大江南北。著有《通治验方》《临证随录》。因喜好文学书画与文坛名士往来,收藏名人书画,创办书画社。收藏历代名砚逾百,故将书斋名为“集砚斋”。蔡小香除有文人雅士之名,更以其忧国忧民,兴学图强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及实际行动,为人所称颂,为子孙所敬仰。
光绪三十年(1904年)六月,蔡小香与沪上名士李平书、顾滨秋等邀集医界名流30余位,假英租界西兴桥北仁济善堂(今云南路延安东路北首),组织“医务总会”(为上海最早之医学团体),后改名为“中国医学会”,小香公任会长,丁仲祜(福保)为副会长。此“中国医学会”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以中西医师携手并进的全国医界群体组织。同时蔡小香还资助创办医学期刊——《医学报》。在清宣统二年(1910年)正月上旬“中国医学会”在沪召开第二次大会时,蔡小香在《医学报》第一期发刊辞中号召中医界:“今吾国当新旧交替之际,诚宜淬砺精神,冒险进取,纳西方之鸿宝,保东国之粹言,讵能故步自封,漠然置之耶?”并宣布办报宗旨:“《医报》负振聋发聩之责,导以智烛,警以晨钟……”主张继承中医学遗产,对于东西方医学理应“沟而通之,合而铸之”,在我国较早地提出中西医学相结合的观点,积极主张吸收外来先进医学,中西结合,融会贯通。蔡小香斥资创办中国医院,并任院长。江苏巡抚程德全嘉其勇于为善,加札延聘。蔡小香素有办学图强之愿,时正兴建家祠于蔡家花园,为了筹办新学,督促工程提前完成,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春,斥私资创办“蔡氏学堂”于家祠中,开江湾私人办学风气之先。继又感到办小学并不容易,而师资培养则更难而尤迫切,因此同时在上海设立专科训练班。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秋,复办兢业师范学堂,希冀源源培养师资,以为发展小学之助。光绪三十五年(1909年),上述学堂并入中医学会附设医学堂。他举办医学讲习所,造就中医人才,并提高理论实践水平。他如“精武”“南洋”“新公学”等校均疏财助之。1910年蔡小香又主持创办《上海医学杂志》,为振兴发展中医而高声呐喊。他的办学实践对清末民初中西医界影响颇大,其兴学救国之热忱,实有不容泯没者。对此,《宝山县志》和《江湾里志》均有其记述。
六代蔡香荪(1888—1943),名章,字耀璋,曾肄业于同济大学医科第一期。秉承祖业,一生行善,学贯中西,蜚声沪上。蔡香荪乃医界志士,上诊权贵不卑不亢,下疗贫民尽心尽力;战争年代,积极投身革命,爱国救民,不惜重金,不遗余力。仁德之质乃蔡氏妇科立业之本,昌盛之翼。
蔡香荪早年参加同盟会,当时与革命志士常秘密聚会于蔡家花园,谋广州起义。蔡香荪临期病足,未能成行,得免于黄花岗之难。蔡香荪热心公益,创办江湾救火会任会长,获消防奖章。日寇先后2次侵华,蔡香荪均及时组织救护队。“八一三”之役,抢救伤员达4 000余众,为当时红十字会各救护队之冠,获红十字救护奖章。同时筹办难民收容所,并营救抗日志士及中共地下党员。继又捐巨资创办江湾时疫医院,任董事长,获当时政府内政部“热心捐资兴办卫生事业”一等金质奖章。蔡香荪历任江湾崇善堂董事、宝山县公款公产处副处长、闸北救火会董事、上海国医公会委员、中国医学院副院长等职,爱国事迹,非笔墨所能尽述。1992年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出版《上海人物史料》中“爱国爱民的蔡氏妇科世家”篇有所阐述。《宝山县志》及《江湾里志》均有不少记载。
七代蔡小荪(1923—2018),字一仁,号兰苑,秉性敦厚,仁心仁术,父传师授,家学渊源。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50年后即兼任上海中医学会妇科委员会委员,后任副主任委员;1984年当选全国中医学会妇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历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兼职教授。199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获“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优秀指导老师”“全国中医妇科名专家”等荣誉称号。自1981年起,长期担任上海市高级科学技术专业干部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中医科评审组成员。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特殊贡献津贴。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兼任评委。1995—1996年被载入英国剑桥《国际医学名人大辞典》,2006年获“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
蔡小荪在学术上宗古而不泥古,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创立了一整套妇科审时论治的学说和中医周期疗法,为中医妇科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在临床上主张审时论治、周期调治,衷中参西、辨证辨病。诊治妇科病以肝、脾、肾为纲,调理气血为主;治病求本,通因通用;用药轻灵,效专力宏。曾主编《经病手册》《中国中医秘方大全·妇产科分卷》《中华名中医治病囊秘·蔡小荪卷》《蔡小荪谈妇科病》《中医妇科验方选》《莲开无声香自飘——国家级中医学术流派蔡氏妇科》《上海蔡氏妇科历代家藏医著集成》等,编审《蔡氏妇科经验选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蔡小荪》等。1994年主要负责起草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妇产科部),并任编审委员。1991年指导门人共同完成“五行模型的研究”,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躬耕杏林70余载,诚仁立身,钻研医术,精益求精,继承和发展了蔡氏妇科流派的学术内涵;广育桃李,培养了第八代传人,造福众坤的同时也使蔡氏妇科流派日益壮大、蔡氏妇科流派精神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