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疾病分类(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由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发布。它是系统记录、报告、分析、解释死因与疾病数据的国际标准,为疾病、损伤和死亡原因的分类以及健康状况的标准化报告与监测提供了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可用于医疗保险报销、国家健康规划管理、全球健康进展跟踪、卫生资源分配决策,也可供医学数据收集专家和研究者使用 [1] 。
ICD的发展历经百余年。1900年,WHO发布国际疾病分类第一次修订本(ICD-1),而后每10年左右进行一次修订。1990年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ICD-10,并于1993年正式生效。迄今,ICD-10在疾病与死因统计、医疗费用给付、医疗机构绩效评价等各个方面都得以广泛应用。全球范围内已有近120个国家采用ICD进行卫生数据统计 [2] 。ICD-10被2万多篇科学论文引用 [1] 。
随着医学与科学的发展,以及各国对WHO ICD的扩展与补充,WHO于2007年开始研制ICD-11,以更好地反映卫生科学和医疗实践的进展,更好地使其与信息技术的进步保持一致。经2019年世界卫生大会审议,决定ICD-11于2022年1月正式生效,将其用于国际报告。
2023年1月更新的ICD-11共有28章,详见表1。
表1 ICD-11章节内容
续表
续表
续表
*注:各章节内容描述参考ICD-11中文版(https://icd.who.int/browse11/lm/zh#/)。
ICD-11首次实现为电子环境设计的数字化版本(https://icd.who.int/),支持在线、离线使用;首次纳入传统医学内容,为传统医学数据采集提供了标准化的描述。
本研究采用ICD-11,对中医功法临床研究涉及的病证进行分类归纳。
自古以来,人们为了防治疾病、修身养性、延年益寿而创造了多种锻炼身心的方法,如先秦文献中的“吐纳”“行气”“导引”“按跷”,以及后世的五禽戏、八段锦、六字诀、易筋经等。古代儒、释、道、医、武各家均创有不同特点的传统养生功法。近现代人士在其基础上整理编写了现代气功。
这些中医功法在当代社会不仅可推广于健康人群以治未病,也可以作为非药物疗法,促进疾病人群的药物疗效与病后康复,因而受到世界各地的关注与推广。为探讨中医功法对疾病治疗和健康促进的有效性问题,自1960年左右起,国内外学者陆续开展相关临床研究,包括临床病例观察、病例对照研究、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以及临床试验的系统评价等。其中,中国为相关研究开展最多的国家,此外还有美国、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德国、西班牙、巴西等各洲国家。 [3-5]
经学者前期文献计量分析,中医功法临床研究涉及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导引术、放松功、站桩、太极拳等多种锻炼方法,干预人群较为广泛。有学者对2018年前气功临床研究中文文献(1 707篇)进行统计,总结气功干预人群涉及247种疾病,研究最多的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失眠障碍、骨质疏松症等 [3,4] ,大部分研究肯定了气功的有效性,但同时也有一些研究结果提示疗效不确定或无疗效 [4] 。对2010—2020年间太极拳临床研究中英文文献(1 018篇)的统计中,有24.4%的研究评估了太极拳对健康人群的健康促进、平衡控制或预防跌倒、运动生理学或生物力学的影响,总结太极拳干预人群涉及105种疾病,其中主要关注的疾病为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膝骨关节炎、心力衰竭、抑郁症、骨质疏松症或骨质减少症、乳腺癌、冠心病和失眠 [5] 。
此外,对于亚健康人群的预防性临床研究也获得开展。如一项使用导引功法预防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随机对照试验,将结合易筋经、八段锦、放松功等传统功法特点形成的CFS预防方案用于气虚质人群,认为干预效果优于健康宣教,可以预防这类人群向CFS转化 [6] 。对于老年人骨骼肌减少 [7] 、认知功能减退 [8] 等衰老性疾病,研究者开展了多项中医功法的临床研究。中医功法对于中小学生、大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已有研究进行观察 [9,10] 。
随着循证医学研究的开展,中医功法研究证据的试验验证、质量评价与实践推荐得到的关注日益增多。有学者评估2021年之前气功与太极拳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认为太极拳和气功在多个系统疾病临床研究证据在数量上呈现增长趋势,但以低质量研究证据居多,高质量证据较少,因此许多疾病的干预效果尚待更多研究证实,仅有中医功法降低高血压、预防跌倒、改善心理健康方面的有效性得到明确肯定 [11,12] 。尽管如此,随着越来越多中医功法临床研究证据的发布,更多人群的干预实践推荐意见中纳入了对中医功法的强推荐或弱推荐(建议)。例如,中医功法对于慢性肺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获得临床试验与系统评价的初步证据支持 [13,14] ,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康复循证实践指南》(2021)建议用于稳定期慢阻肺患者。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以后,八段锦、太极拳、六字诀、太极混元桩等中医功法被推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练习,以促进康复 [15-17] 。总的来看,中医功法已在不同人群、不同疾病中广泛应用,多个层次的医学临床研究正在逐步分析、证实中医功法的临床疗效。近些年来,相关临床研究数量增长较多,研究方法渐渐完善,探讨的临床问题逐步深入。
为了解中医功法适合哪些病证/人群,不同病证人群适宜哪种中医功法的干预,本研究根据循证医学,从具体功法、不同病证/人群、结局指标等角度整理评估相关临床研究,为中医功法的在不同人群中的合理应用与研究提供证据支持。
中医功法适宜病证谱是指中医功法适宜的病证范围,即采用中医功法锻炼可达到治愈、临床治愈或缓解症状,或改善生活质量的病证。中医功法适宜病证谱的梳理,是基于当前的中医功法临床研究证据现状,根据循证医学证据评价体系,相应地对临床研究所涉及的病证进行分类。
当前对临床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分级标准已发展出多种体系,主要有美国的证据金字塔、英国的牛津大学证据分级标准、加拿大的GREAD系统(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等。此外,不同专业也在推进证据分级的专门体系,如循证护理学建立的JBI证据分级法、中医学正在探讨建立的中医药证据分级体系等。大体上来说,临床治疗相关的研究证据按方法学的可靠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基于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系统评价、高质量RCT、观察性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经验。本研究按照证据级别,将适宜病证分类如下:
1)中医功法较为适宜的病证(Ⅰ类)。这类病证相关的中医功法临床研究已开展同质性系统评价、高质量临床RCT,或为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共识引用并形成推荐意见。
2)中医功法可能适宜的病证(Ⅱ类)。这类病证相关的中医功法临床研究已开展临床试验、观察型研究、案例报告等,但尚待进一步开展高质量RCT或系统评价。
随着今后中医功法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展,中医功法适宜病证谱也将更新证据,不断完善和更新。
[1]ICD-11实施或过渡指南[EB/OL].[2024-9-24]https://icd.who.int/zh.
[2]国际疾病分类修订历程与现状[EB/OL].(2020-11-06)[2024-9-24]https://icd11.pumch.cn/Home/AnnouncementItem?id=4&page=1
[3]蒋婧,陆颖,李洁,等.基于现代文献探讨气功适宜疾病[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24):157-160.
[4]Zhang YP,Hu RX,Han M,et al.Evidence Base of Clinical Studies on Qi Gong:A Bibliometric Analysis[J].Complement Ther Med,2020,50:102392.
[5]Yang GY,Sabag A,Hao WL,et al.Tai Chi for Health and Well-Being: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Published Clinical Studies Between 2010 and 2020[J].Complement Ther Med,2021,60:102748.
[6]徐善达,孔令军,朱清广,等.导引功法预防气虚质人群向慢性疲劳综合征转化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12):6042-6045.
[7]Huang CY,Mayer PK,Wu MY,et al.The Effect of Tai Chi in Elderly Individuals with Sarcopenia and Frailt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Ageing Res Rev,2022,82:101747.
[8]Park M,Song R,Ju K,Et Al.Effects of Tai Chi and Qigong on Cognitive and Physical Functions in Older Adults:Systematic Review,Meta-Analysis,and Meta-Regression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J].BMC Geriatr,2023,23(1):352.
[9]Tabeshian R,Nezakat-Alhosseini M,Movahedi A,et al.The Effect of Tai Chi Chuan Training on Stereotypic Behavior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J Autism Dev Disord,2022,52(5):2180-2186.
[10]Teixeira Lopes L,Matos LC,Gonalves M,et al.Qigong in Perceptual Auditory Attention:Tool to Improve Sound Integration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J].Adv Mind Body Med,2022,36(3):4-11.
[11]Lee MS,Ernst E.Systematic Reviews of Tai Chi:An Overview[J].Br J Sports Med,2012,46(10):713-718 .
[12]Lee SH,Jeon Y,Huang CW,et al.Qigong and Tai Chi on Human Health:An Over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J].Am J Chin Med,2022,50(8):1995-2010.
[13]Chan AW,Lee A,Suen LK,et al.Effectiveness of a Tai Chi Qigong Program in Promoting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lients[J].Qual Life Res,2010,19(5):653-664.
[14]Gendron LM,Nyberg A,Saey D,et al.Active Mind-Body Movement Therapies as an Adjunct to or in Comparison with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for People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8,10(10):CD012290.
[15]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康复医学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南(第一版)[J].天津中医药,2020,37(05):484-489.
[16]Li ZY,Xie ZJ,Li HC,et al.Guidelines on The Treatment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for Sever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J].Pharmacol Res,2021,174:105955.
[17]葛龙,秦钰,宋忠阳,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常见症中西医结合管理循证实践指南[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49(05):28-40+46.